据钱江晚报10月19日报道,比来,24岁的小薛以“一个有爸爸的女儿”为名,给浙江省肿瘤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朱玉萍副主任医师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在绵绵秋雨的杭州,暖和了很多医护职员和患者家庭。 信中写道:爸爸就是我的命,我不放弃!手术风险很大,我们愿意承当,请您安心给我爸爸做手术,我们用最真诚的心相信您。作为爱他比命还重要的女儿,不敢奢想他活到七八十岁,只希望他再能活五年,让我拼尽尽力去孝敬他! [img]http://zj.pic.duai.cc/bbsatt/day_171019/171019101116022cd07ee38932.jpg"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点击在新窗口检察全图\n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onmouseover="if(this.resized)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resized) {window.open('viewimg.htm?url=//zj.pic.duai.cc/bbsatt/day_171019/171019101116022cd07ee38932.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患者女儿给朱玉萍医生写的信
(图自钱江晚报)
清秀动人的笔墨背后,是一个兰州普通家庭面临癌症的挣扎与决定—— 辛劳了一辈子的父亲,退休未几查出直肠癌,病情凶恶。小薛一家挑选和医生站在一路,赐与医生最大的了解和信赖。“我们愿意共担风险‘赌一把’,让医生迎‘险’而上。” 手术风险是常规手术的十倍 手术前两天的薄暮,小薛等在车库的电梯门口,见到仓促放工的朱玉萍医生,朝他手里塞了这封信,眼里噙着泪水,“把我父亲交给您了,您安心做(手术)。” 曩昔的两个星期,由于父亲病情不竭变化,一家人和朱玉萍医生停止了整整十次的术前说话。 今年55岁的父亲薛文全,在结直肠的最下端,长了个约16×12cm的肿块,并加害到小肠、前线腺和膀胱。血尿、肛门下坠感及肿瘤的恶臭一向陪伴着他,而化疗后频频发热,体温跨越38度,延续不退,情况很不悲观。 朱玉萍医生耐心细致地说了然一系列病情和治疗计划,以及术中能够发生的情况。 由于肿块位置欠好,加害到多个构造,四周又都是大血管,手术风险是常规手术的十倍,患者术中极能够由于大出血,没法从手术台高低来。 家里的顶梁柱忽然倒了,在兰州大山里干了一辈子农活的母亲董大姐,说话时、病房外,总是不由得泪流满面。 父亲抱病的三个多月来,小薛成了家里的主心骨。 在杭州念书,现在留在外企银行工作的她,联系好浙江省肿瘤医院后,将父亲从兰州故乡接过来,住院、检查、说话、筹医疗费,马不停蹄地忙碌着。 除了和家人一路尽力,她把医生作为最相信的伙伴。“父亲查出癌症,能帮我们匹敌病魔的,就是医生!” 人若没了,别找医院、医生麻烦 在女儿眼中,父亲薛文满是一个钢铁男人汉,为了将孩子拉扯大,劳累了一辈子,父女豪情很是深。 薛文全在兰州开了几十年的远程客车,清晨动身、深夜放工,一年到头只要春节回家两三天,一辈子辛劳赢利供孩子上学。 “我们住在大山里,小时辰念书,要走两个多小时才能到黉舍。我记得,最高兴的就是爸爸放假开车来接我们,给我们买糖吃。”小薛说。 一年多前,由于县城通了高铁,坐远程客车的人少。因而,薛文全把车卖了,退休回故乡,和妻子一路莳花椒。 说到这,小薛不由得流泪,“我结业两年,想着怙恃能轻松点,也能去旅游,享用下他们的人生,谁知父亲却抱病了。” 不放弃,要治疗!薛文全的决心很果断,“孩子如果成家了,我死就死掉了,现在不安心,真是不服死啊。我宁愿死在手术台上,也不愿在家里等死。” 女儿说,父亲文化水平不高,却是一个很讲事理的人。 手术当天,好多亲戚从故乡赶来,担忧万一这是最初一面。进手术室前,薛文全和家里人特地叮嘱了一句话:假如我人没了,别找医院的麻烦,别找朱医生的麻烦。 患者固然要和医生站在一路 本周,记者在浙江省肿瘤医院病房,见到了这一家人。做完肿瘤切除手术不到一周的薛文全,已经能下床行走了,精神很不错。 小薛说了两个好消息。一个是,五个多小时的手术很顺遂;另一个是,淋凑趣没有转移,手术预后应当不差。 对于病情,薛文全一向知根知底。“术前你不惧怕吗?”记者问。 “怕啊,怎样能够不怕!”他脱口而出,“我先在兰州做手术,当地医生没敢切(肿块),再转到杭州来。毛病太重了,朱医生也冒了很大的风险,顶着很大的压力。医生愿意为了病人冒风险,我们固然要和他站在一路,无条件信赖他!” [img]http://zj.pic.duai.cc/bbsatt/day_171019/1710191011a3aecf1cae03309a.jpg"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点击在新窗口检察全图\n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onmouseover="if(this.resized)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resized) {window.open('viewimg.htm?url=//zj.pic.duai.cc/bbsatt/day_171019/1710191011a3aecf1cae03309a.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患者薛文全和朱玉萍医生(左三)的合影。 (图自钱江晚报) 说起拯救仇人,薛文全除了感激,还有疼爱和佩服,他不竭反复一个描述词:了不起。 他说,我历来没住过院,之前真是不晓得医生这么忙。天刚亮就来查房,然后连着几台手术,空了和病人说话,午时桌上的盒饭都放冷了,也没来得及吃几口,呼唤器一响,又吃紧忙忙跑进来,随叫随到。 “国庆放假,值了几天班,好不轻易休息,朱医生一早又开车特地跑到病房来,就为了看我伤口发炎的情况好一点没有,忙到了12点多,肯定没题目了才走,这么费心我的病情,这么负责,真的了不起!” 站在一旁的女儿补充说,“爸爸,那天是中秋节!” (钱江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