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元老
- 主题
- 115
- 回帖
- 17
- 精华
- 0
- 积分
- 1004
- 爱豆
- 872 个
- 性别
- 保密
- 注册时间
- 2018-2-16
- 最后登录
- 2018-2-16
|
生活就像一团麻
有无数解不开的小疙瘩
偶然一件小小的事
都能给我们整蒙圈了
一位小卖部老板和大娘
由于一根雪糕起了胶葛
差人蜀黍接报警来调解
调解完回到派出所
发现有点差池劲儿
而且烧脑了……
9月26日下午,浙江宁波海曙区江厦派出所的廖警官,出了一次警——一笔“涉案金额”为2元的小胶葛。
按照当事双方的要求,很快,他处置好了此次胶葛。返来后,他细想下来,总感觉那里差池劲:似乎这道“数学题”不是这么算的!
后来,他“悟”出来了——有人亏了。他把这回事讲给同事们听,同事感觉风趣,发到朋友圈了——虽然金额小,可事涉三方,还真把很多人给弄蒙了。
这是怎样回事?究竟是什么数学题这么费脑子呢?
报警电话是一位小卖部的老板打来的,说是“有人买工具不给钱”。廖警官参加后,领会了情况,大如果这么回事:
有个小朋友在小卖部里,买了一支雪糕,花了2元钱。后来,小朋友的外婆感觉雪糕外形有点变形,思疑是变质的,因而到店里来要求退钱。
小卖部老板固然分歧意退。这时,一位女孩过来,买了一瓶水,也是2元。外婆就抢过她递给店老板的5元钱,然后找了对方3元钱。
女孩也没说什么,拿了水就走了。对小朋友的外婆来说,这笔账似乎就这么了了。可在店老板看来,他没收到矿泉水的钱啊。
两人就为这2元钱起了胶葛,因而报了警。
“那你们双方什么定见?”廖警官问道。“她把那5元钱还给我!”“那他得把买雪糕的2元钱退给我!”双方力图上游地说。
民警在场,两人却是很快调和好了,各自拿了钱,散了。廖警官也没有多想,纷歧会,就回所里了。
似乎,当事双方也没有多想,对这一调和成果暗示满足。因而,大师都散了。
但在返回所里的路上,他隐约感觉:这道数学题不是这么算的吧?回去后,特地把每次买卖行为都逐一列了下来,得出了结论——有人亏钱了。
他把这回事讲给同事们听,个体同事刚起头没转过弯来。有同事感觉风趣,就发到朋友圈里。成果,还真有很多人被这2元钱的“数学题”搞蒙了。
那末,经太重新计较后的结论,是什么呢?
廖警官列了一张表,把女孩、店老板和小朋友外婆的每次收支都逐一罗列,得出“女孩持平,外婆亏1元,店老板赚1元”的结论。
[img]http://zj.pic.duai.cc/bbsatt/day_170930/17093020046cdfd5461299341d.png"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点击在新窗口检察全图\n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onmouseover="if(this.resized)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resized) {window.open('viewimg.htm?url=//zj.pic.duai.cc/bbsatt/day_170930/17093020046cdfd5461299341d.pn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民警的解答
当这张列表再次传到朋友圈里后,很多人却是佩服了这个结论。固然,也有很多人仍在疑惑:计较起来有这么复杂吗?
记者也将这道“数学题”,发到微信群里会商,大师感觉有这几个题目:假如5元钱退给了店老板,那外婆找给女孩的3元钱,问谁要?假如店老板将买雪糕的2元钱退了,但小朋友能否该将雪糕还给店老板(由于感觉变质,小朋友已将雪糕抛弃了)……
这,说起来就比力复杂了。记者的一位理工科结业的朋友化繁为简,她首先必定了民警的计较成果,但她这么看待这个题目:
之前,这起胶葛很简单,就是店老板有2元钱没有发出(非论是雪糕还是矿泉水的对付款);后来,外婆给了店老板5元,后者本应找给她3元,但现实只给了2元(所谓的雪糕退款)。
这么算下来,店老板确切少退了1元钱,而外婆亏了1元钱。固然,这是建立在雪糕自己代价2元的根本上的,假如外婆对峙以为那雪糕变质,一文不值,这道计较题就另当别论了。
“虽然只要买雪糕、买矿泉水两次买卖行为,但触及到四方,买来退去,又把之前的买卖也算进来,越来越复杂,确切轻易把人搞蒙。”网友说。
[img]http://zj.pic.duai.cc/bbsatt/day_170930/1709302004981ce2c8d278449b.png"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点击在新窗口检察全图\n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onmouseover="if(this.resized)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resized) {window.open('viewimg.htm?url=//zj.pic.duai.cc/bbsatt/day_170930/1709302004981ce2c8d278449b.pn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网友的解答
那末,假如从数学教员的角度看,这道题该怎样解?它的“圈套”又在那里呢?
记者联系上奥数机构的杨军教员,他看过题目后,没有从具体的每次买卖行为动手,只看原始财富和终极财富,两相比力,终极得出的结论和以上一样:店老板赚了1元。
[img]http://zj.pic.duai.cc/bbsatt/day_170930/17093020043cfb31e02f7ca4da.png"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点击在新窗口检察全图\n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onmouseover="if(this.resized)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resized) {window.open('viewimg.htm?url=//zj.pic.duai.cc/bbsatt/day_170930/17093020043cfb31e02f7ca4da.pn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教员的解答
至于圈套,杨教员以为,实在就是在计较时把他人的买卖收支也算进来,成果就陷了进去,来去循环,成果越来越绕不清楚。
“在计较每一小我的财富(现金和物资)时辰,要有初始财富,中心一切进程加加减减即可,最初算出终极财富。在计较其中一小我的财富时辰,牢记不要斟酌其他人的财富收支,一旦斟酌进去,轻易将他人‘损失’大概‘获利’转移到这小我的‘获利’大概‘损失’中去。”
杨教员还说,这道题目只要三小我,假如出现四人大概四人以上,A的买卖进程中途也许是从B那边获利,而B获利又也许是C的部分,这样就纠缠不清,总结一句话:每小我只计较初始财富和终极财富,这样便可以理清楚了。
记者将以上“正解”再次发到朋友圈里,大师纷纷点赞的同时,也不能不感慨,“一两块钱的小买卖,有着大聪明啊!”固然,也有在公安部合作作的朋友戏谑说,“数学在生活中无所不在,只要熟练把握各门才艺,才能更好地出警啊。”
黄哲程 本文来历:宁波晚报 义务***:黄哲程_B9302
|
小编TIPS:记得点击下方的二维码下载APP,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