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的这些馆藏,是“牛”!

[复制链接]

赞助会员

主题
0
回帖
0
精华
0
积分
2
爱豆
0 个
性别
保密
注册时间
2014-9-28
最后登录
2014-9-28
发表于 2021-2-18 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镇江的这些馆藏,是“牛”!-1.jpg

金鼠辞旧岁,福牛迎春来

镇江的这些馆藏,是“牛”!-2.jpg

从古至今

牛一向是人们密切而和睦的朋友

中国事农业古国

也是农业大国

牛在农耕文化中饰演侧重要脚色

2021辛丑牛年如期而至

无妨走进镇江博物馆

“牛”年赏牛

清 “犀牛望月”镜架

镇江的这些馆藏,是“牛”!-3.jpg

镜架是架设铜镜的配套用具。据文献记录,前人用镜有手执、悬挂和置于案上等利用方式,架设铜镜之物亦称“镜台”“镜槛”。刘宋元嘉《起居注》曰:“韦朗为广州刺史,作铜镜台一具”;唐李商隐《镜槛》诗曰:“镜槛芙蓉入,香台翡翠过”。宋今后,文献中出现“镜架”的称呼。宋《投内翰綦公(崇礼)启》写道:“身几欲死,非玉镜架亦安知?”

“犀牛望月”镜架,器长40厘米,犀牛作自然跪卧状,回首,犀牛骨架上的肌肉栩栩如生。犀牛背上托起一个弯月形部件,中有空槽,摆放铜镜时,只要将铜镜插入空槽当中,铜镜便稳稳地靠在弯月形的部件上。整件器物呈犀牛望月状,是以得名。而“犀牛”又谐音“喜牛”,也有着吉祥喜庆的寓意。

清 “三孩戏牛”木雕

镇江的这些馆藏,是“牛”!-4.jpg

我国的雕镂艺术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便已出现木雕作品,秦汉期间木雕身手趋于成熟,至唐宋期间获得进一步成长,明清期间到达高峰。木雕作品以其材料的自然性和怪异的质感、纹理而深受人们的爱好。传统木雕的题材也较为多样,有山水、花卉、人物、风俗风情、吉祥图案等。2008年,木雕已经国务院核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资文化遗产名录。

“三孩戏牛”木雕,底宽10厘米,腹宽12.5厘米。牛呈垂首状,两名孩童立于牛背嬉耍,另一位孩童则立于牛的身侧,双手伏于牛身,仰首望向牛背上的孩童。整件作品人物、动物形象灵动传神,因材施艺,雕工邃密,重视发挥木质自己的美感,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

清 “牧童骑牛”桦木根雕

镇江的这些馆藏,是“牛”!-5.jpg

根雕是在木雕根本上成长起来的传统雕镂艺术门类,是基于树根的自生形状停止创作的一种艺术表示形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牛是气力的意味,展现了刻苦刻苦、温顺敦朴的品性,以牧童和牛为题材的文学和艺术作品极为常见,牧童纯真浪漫、无忧无虑的形象举止也表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牧童骑牛”桦木根雕以桦木根为材,通高26厘米,采用圆雕技法,雕工繁复,随形而至,塑造了一对牧童身背斗笠赤足骑在水牛背上悠然自得的形象。全部作品以形求神,对儿童面部刻画细致,表示了牧童天真、活跃的性情和安闲自乐去放牧的心情。同时,该作品操纵了桦草本身的瘿结,显现了水牛的雄壮。而以黑色料珠嵌入牛眼和人眼当中,更起到一语道破的神韵结果。
来历:镇江博物馆 镇江市文广旅局

镇江的这些馆藏,是“牛”!-6.jpg

小编TIPS:记得点击下方的二维码下载APP,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哟

扫描下载APP

快拿出手机扫一扫吧!

扫描关注公众号

快拿出手机扫一扫吧!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