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意镇江一日诗分享:京口北固亭怀古 镇江是诗词文化大市,这座底蕴深厚、人文聚集的历史文假名城,扼南北冲要,得山水之胜,人杰地灵,旖旎多姿,向以“全国第一山河”名闻四方,千百年来无数文人骚人相继而来,或赋诗高歌,或撰文赞美,留下了诸多诗词名篇,仅《全唐诗》中描写或提到镇江的诗就有1000多首。这些耐久弥新的古典诗词,诉说着镇江多彩的生活与气势,成为镇江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现在的镇江,不但城市美、风光美,更是一个属于“诗和远方”的地方,作为“中华诗词之市”,镇江所属县市均被评为“中华诗词之乡”,在全国地级市中凤毛麟角。让我们阅读中共镇江市委宣传部编的“镇江诗词一百首”一书,逐日摘录一首历代墨客咏镇江诗篇,分享并走进和感悟纷歧样的诗意镇江。 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代辛弃疾千古山河,豪杰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骚总被,雨打风吹去。夕阳草树,平常巷陌,人性寄奴曾住。想昔时,英姿英才,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狼烟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名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诞生时,华夏已为金兵所占。21岁加入抗金义兵,未几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抚慰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抚慰使。六十四岁复兴为浙东抚慰使、镇江知府,未几罢归。平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用。其词热情弥漫、大方鼓动,富有爱国豪情。有《稼轩是非句》以及古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词语正文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孙仲谋:三国时的吴天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东吴大帝,三国期间吴国的开国天子。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生于公元182年(光和五年),卒于公元252年(太元二年)。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年少跟从兄长吴侯孙策安定江东,公元200年孙策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刘裕(363年4月——422年6月),字德舆,小名寄奴,汉族,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市),后来搬家到京口(江苏镇江市),南北朝期间宋代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中国历史上精采的政治家、出色的军事家、统帅。“想昔时”三句: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草草:轻率。南朝宋(不是南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皇北伐,却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捉住机遇,以骑兵团体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封狼居胥山而还。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境内。词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兴北伐”。赢得:剩得,落得。狼烟扬州路:指昔时扬州路上,处处是金兵南侵的烽火烽烟。“四十三年”句:作者于1162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南归,到写该词时恰好为四十三年。佛(bì)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公元450年,他曾还击刘宋,两个月的时候里,兵锋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祭奠时的鼓声。整句话的意义是,到了南宋期间,当地老百姓只把佛狸祠看成一位神祇来奉祀供奉,而不晓得它曩昔曾是一个天子的行宫。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录,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材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行贿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很是之米饭一斗,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使者返来报告赵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通假字,即屎)矣。”赵王以为廉颇已老,遂不用。诗词译文历经千古的山河,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豪杰。昔时的舞榭歌台还在,豪杰人物却随着光阴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夕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昔时刘裕已经住过的地方。回忆昔时,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辰是何等威猛!但是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皇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伺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原仍然记得扬州一带狼烟连天的战乱场景。怎样能回首啊,昔时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边祭奠,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看成一位神祇来供奉,而不晓得这里曾是一个天子的行宫。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韵译山河如画、历经千年仍仍旧,可是找不到东吴豪杰孙权在此的建都处。昔日的舞榭歌台、显赫人物,都被风吹雨打化为土。夕阳照着草和树,普通的街巷和小路,人们说,武帝刘裕曾在这个地方住。想昔时,他骑战马披铁甲,刀枪空中舞,气吞万里如猛虎。宋文帝轻率用兵学黩(dú)武,师法汉将伐匈奴,没可以封山纪功狼居胥,却要仓皇向南逃,不时回头向北顾。我登上山亭望江北,还记得四十三年前的往事一幕幕:狼烟连天鏖(áo)战苦,扬州一带遭荼(tú)毒。往事怎忍再回首?拓跋焘(tào)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奠擂大鼓。谁能派人来探问:廉颇将军虽年老,还能吃饭吗?作品布景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 ,辛弃疾六十六岁。那时韩侂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升引为浙东抚慰使,这年春初,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从概况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但是现实上只不外是操纵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令而已。辛弃疾到任后, 一方面积极安插军事打击的预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想到政治斗争的邪恶,本身处境的孤危,深感很难有所作为。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议,可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的作法,又感应内心不安,他以为该当做好充实预备,绝不能轻率处置,否则难免重蹈覆辙,使北伐再次遭到失利。辛弃疾的定见没有引发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一次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远望,怀古忆昔,心潮彭湃,感慨万千,因而写下了这首词中佳作。 |
小编TIPS:记得点击下方的二维码下载APP,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