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桥西岳村 花絮一朵朵

[复制链接]

中级会员

主题
1155
回帖
4385
精华
0
积分
16478
爱豆
16478 个
性别
保密
注册时间
2018-2-14
最后登录
2018-2-14
发表于 2017-2-12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姚桥西岳村 花絮一朵朵

花絮一,绿色环保竹篾器。巧借“张王庙上粱迎新对联谊会”的热烈,西岳村数百米长的大道连绵着一个个赶集的摊位。多个竹篾器摊位集合排放一溜。稍稍稀疏的竹篮、牢牢密密的淘米篮、直径60约厘米均匀布满半粒绿豆巨细孔眼的筛子、100厘米高低的扁子、还有很多的手编竹器。一位一边守摊一边编摘着竹篮的老人告诉我,他干这一行已经30多年,“象这样的竹篮”,他说他手中正编摘着的竹篮,一天只能编摘2个,每个竹篮卖35元……

花絮二,尚未定论的冷遹诞生地。西岳村老街龙脊街南端一老屋子门上,标志冷遹故居(鸿飞堂) 由镇江市文物局立牌。
相关材料显现:冷遹(1882年—1959年8月18日),字御秋,江苏丹徒黄墟镇人,民主政治家。曾前后介入新军叛逆,武昌叛逆,并担任中华民国陆军第一军第三师中将师长。二次革射中亡命日本,袁世凯复辟后返国投入护国活动。抗战时代转至重庆,担任历届百姓参政会参政员。束缚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江苏省副省长等职。1959年在南京病逝。
冷遹(1882—1959),字御秋。江苏省镇江人。军事家、政治家。中华职业教育社开创人、中百姓主政团同盟(中百姓主同盟前身)开创人、民主开国会(中百姓主开国会前身)开创人。
对于冷遹师长诞生地究竟是“黄墟”还是“西岳村”的题目,镇江市文化广电消息出书局于2014年6月4日在金山网·镇江论坛收集问政栏目回答:“西岳村鸿飞堂”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并非镇江市文物庇护单元。为做好该修建的庇护工作,镇江新区社发局对其停止了挂牌庇护。该修建的称呼由新区社发局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按照当地大众的口碑材料而认定。只是当地大众的口碑认定,并没有实在的史料支持,对于冷遹诞生地的群情似乎没有定论,也希望对冷遹有研讨的同好可以供给新的信息来证实他到底诞生在那里。

花絮三,又见久违的“大灶”。在老街龙脊街百姓家中,又见久违的“大灶”。这已经在城市百姓家中也已经依靠做饭炒菜烧水的完全靠烧柴草的“大灶”,几十年前随着小煤球、蜂窝煤。


小编TIPS:记得点击下方的二维码下载APP,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哟

扫描下载APP

快拿出手机扫一扫吧!

扫描关注公众号

快拿出手机扫一扫吧!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