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堪和荷花塘街黄泥山巷 的故事

[复制链接]

高级会员

主题
25
回帖
76
精华
0
积分
835
爱豆
727 个
性别
保密
注册时间
2018-2-16
最后登录
2018-2-16
发表于 2017-7-17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仁堪和荷花塘街黄泥山巷故事


[img]http://zj.pic.duai.cc/bbsatt/day_170717/170717223598cbf6474b5f38ba.jpg"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点击在新窗口检察全图\n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onmouseover="if(this.resized)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resized) {window.open('viewimg.htm?url=//zj.pic.duai.cc/bbsatt/day_170717/170717223598cbf6474b5f38ba.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荷花塘街运河北首东,它东至大盛家巷,西跨电力路转北至苏北路(今作东吴路),大约有500米长。

黄泥山巷在荷花塘街东,盛家巷北。地名的来历是由于清代挖荷花塘的塘泥聚积而成。

据《镇江丹徒县续志》记录,荷花塘亦名荷花坞。光绪十八年(1892年),镇江郡守王仁堪,由于交往船只无避风港,将已经(坍)塌新城告捷门内之荷花塘,兼买民地,开为工具二坞,直达江岸,以通舟楫。荷花塘因坞内有很多荷花而得名,沿河滨构成街道今后故名荷花塘街。

王仁堪(1849~1893)字可庄,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故宅在东街孝义巷。同治九年(1870)二十二岁时中了举人。光绪三年(1877)丁丑科殿试状元。清代,福州出过两个状元;前一个是林鸿年,后一个就是王仁堪。他虽然官不外知府,寿不满五十,但他的道德、政声、文章、书法都名重一时。从历史上看,一般以为封建时代的状元,大都是少有建立的平淡之辈,真才不多,品德一定好。可是王仁堪这个状元确是品学俱优,名副实在,他立朝直谏敢言,出任怙恃官后,也能为群众做好事,是值得称道的。

光绪十七年(1891)三月,王仁堪在镇讧上任不几天,便发生了丹阳教案。原由是当地人发现在洋人的天主教堂内有死婴七十多具。动起众怒,焚毁了教堂。洋人捏词提出各种在理威胁,王仁堪对此逐一严予驳倒。最初决议,由地方政府补偿教堂的损失,不究查焚毁的义务。这一处置,到达了战争处理外事胶葛,保全了国体,庇护了群众。上峰和群众都对他赞美。同时,他还在丹阳、丹徒两县,复兴农田水利,开塘二千三百多个,建沟、渠、闸、坝等一百多个。十八年(1892)碰到大水灾,又奏请截留漕米五万斛,救济了二十余万饥民,并募款二十多万以打点各类救灾的善后,如捕蝗、牛赈、浚河、种树、积谷等,又将所收的捐钱的收支数目,全数公布于众。另一方面命所属各县设立义塾,以提高官方教育。再创建保甲制度,增强地方治安治理。这一切利民的和取信于民的办法,获得府属群众的普遍拥护(以上业绩见《年谱》和黄念慈《王仁堪传》)。王仁堪素有疝气疾,在艰难辣手的镇江任上,就已经积劳病重,调往苏州才三个月,接收新任,事更繁剧,疝气高文。十月十八日,赴宴回衙署后,腹大痛,医误以为寒疾,药用麝香又过量,服后,汗下如雨,至二十日殁,年仅四十五岁。群众闻讣,聚集衙署致哀。








小编TIPS:记得点击下方的二维码下载APP,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哟

扫描下载APP

快拿出手机扫一扫吧!

扫描关注公众号

快拿出手机扫一扫吧!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