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现之旅系列第六站 东城区 “日精山 ”人文寻访花絮
明天(8月25日)上午8点在三五九医院门口集合,笔者,加入了文旅城市山林版块构造《发现之旅系列第六站 东城区 日精山 、定波门 、月西岳、汉荆王墓、铁瓮城、古城墙遗址、忠烈亭、警世碑人文寻访 》活动。来自文旅城市山林网友、热情文史爱好者、市老年大学文史班学员约七十人,用时三个多小时的人文寻访。镇江古城古有“三山五岭八大寺”,明天的人文寻访就是其中一部分,可以说,明天的人文寻访让介入者受益匪浅。领会了古城历史文化,增加镇江历史文化内在,徒走又健身。感激版主日出印象、李教员、王教员经心放置和细致文史先容。
寻访日精山。
日精山在现在的三五九医院里。《光绪丹徒县志》记录:“日精山在府儒学内,明伦堂东,偏近北城下,山面南向,顶宽一丈六尺五寸,其形圆,高三丈三尺有奇。”日精山在府学内,《京口山水志》记录:“镇江有学始于承平兴国五年(980)冬,柳开自常移润。”承平兴国八年(983年)秋,润州知州柳开在夫子庙东,日精山南,州子城东南隅,重建州学。民国时省教育厅、教育局、扶植局设此。
府学内前后建有明伦堂(日精山西)、大成殿(日精山南)、两庑、祭器库、戟门、夫子庙、启圣祠(日精山东,后改成依仁斋)、尊经阁等等。夫子庙,明景泰间,郡守张岩重建于府学。文庙西墉之外,是称为泮池、泮宫、石池的泮泉。
古时县学,还是府学,孔庙前都有一个相当大的泮池。泮池又称泮宫。入学称为入庠,又称入泮。日精山泮泉,故寓泮池之意。宋元祐年间,郡守林希凿井,得石刻“泮泉”二字,教官杨迈为此建亭,榜以篆额。元元贞年间,教授徐硕易名“育德”。明景泰年间迁学,以故学基与泮泉落入官方。幸篆额犹存,万历年间,知县庞时雍清出泮泉,立石曰:“古泮泉”。康熙十一年(1672),重建石梁三座跨泮池上。现在,泮泉仍存于东门坡间,已列为文保单元。
 |
小编TIPS:记得点击下方的二维码下载APP,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