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教授:为何有些天下一流大学不爱招中国门生?

[复制链接]

新手上路

主题
6
回帖
26
精华
0
积分
149
爱豆
114 个
性别
保密
注册时间
2019-3-13
最后登录
2019-3-13
发表于 2017-6-7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什么天下一流大学不爱招中国门生?
有两件事再次激发了我对中国教育的担忧。
一个是,跟一位美国名牌大学金融教授谈博士研讨生招生政策时,他说他们此后能够不再招收中国博士研讨生了。
这不是种族轻视题目,他自己也是中国人,而是由于曩昔多年的中国门生,起头进修成就都好,后来做博士论文研讨时虽然一定突出,但还可以,可是等到结业上学术市场找教职岗位时,表示都欠好,没法子找到一流大学教职。所以,他们不想再浪费时候培育中国门生了。
现实上,不但是他们大学有这个筹算,我地点的耶鲁和其他大学,也会商过一样的题目。虽然我们没有决议完全停招中国门生,但成心识地少招大概偶然不招。
以2015年为例,美国的前30名金融系结业的博士中,来自中国的很多,但找教职岗位最成功的是去了加州理工学院,阿谁大学固然不错,可是,这么多中国博士生中没有一个被前10名或前15名金融系招聘。
由于这些博士都结业于顶尖金融院系,这一成果很让人失望,各黉舍投入的资本和教授精神那末多,并没有获得响应的回报。
第二是,在美国金融和硅谷高科技行业中,印度裔高管远超华裔。
大师熟悉的谷歌、微软、Adobe、软银、花旗团体等公司的CEO都是印度人,在这类级此外美国公司中似乎想不起一其中国人CEO。公司副总裁一级的印度人就更多了。
而且,不但是美国企业界里中国人和印度人的反差这么大,在大学里也如此。比如,几年前美国首要商学院中,有12个在提拔招聘商学院院长,其中有10个给了印度裔聘书,没有一个给中国裔。虽然后来一些印度裔回绝了,但这自己也反应出中国和印度之间在教育、文化上的差异。
中国人天赋好,又聪明勤恳,但为什么成果会如此使人失望,跟美国、印度和其他国家的人不同那末大呢?
答案首要在两方面:一是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包括中国怙恃对后代的哺育方式;另一方面是与中国文化激励“听话”“驯服”慎密相关,这些文化烙印现实上是中国人一辈子的负担,走到那里都没法丢掉,到那里都吃亏。
先谈教育
张三(匿名)诞生于国内某大城市,高中结业轻松考上北大清华这样的国内顶尖名校,等他到耶鲁读博士时,哪怕再难的数理经济模子对他来说都太轻易。在我的博士生课堂上,他毫无疑问一向是最优异的,即使在耶鲁这样的天下各地天赋会聚的地方,他的聪明才华还是遥遥领先。
可两年后的一天,正当他尽心尽力深入做研讨而且已经有出色功效的时辰,张三找我私聊,说他在斟酌能否退学返国去做PE投资基金,由于他怙恃好友愿意出资5000万美圆由他去负责治理,机遇可贵。
我问他:“你的天赋如此出色,我一向以为你最有希望鹤立鸡群,出一流学术成就。告诉我,你能否真的对学术研讨、学术生活有爱好、有豪情?”
多年的履历让我清楚,一小我假如对他处置的工作没爱好、无豪情,特别当他做的是学术研讨时,那末,要他做好、要他做出他人想不到的缔造性成就,那等因而赶鸭子上架,难!天天做自己没爱好的工作,只会是对付,不会钻进去的,那样他自己也会疾苦、很累。
张三回答说:“对学术研讨谈不上有爱好。我可以做,也可以写学术论文,但这不是我的爱好与豪情地点。”这下好了,我跟同事本来期许厚望的博士生,对我们的专业也就是如此。我接着问他:“那你为什么要申请金融博士研讨生呢?”他的回答不希奇:“由于怙恃要我这样做,而且看到其他同学都这样做。”
很多年来教过的中国门生中,真正由于自己喜好而研读经济学、金融学的是少少数,绝大大都是由于怙恃的压力和放置。
既然他们都不是由于自己实在的爱好而为,出现上面我们谈到的,那末多读金融博士、经济学博士的中国门生最初在职场上表示一般甚至较差,就层见迭出。赶鸭子也答应以上架,但上不了高架的。
我见过的很多怙恃能够历来没有问过,更没有想过“什么是最好的黉舍”“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学过优化理论的人都晓得,“好”“欠好”“较好”“最好”这些代价判建都只能是相对的,必须首先搞清楚的是“相对于谁”“相对于什么”,由于不存在没有怀抱目标、没有参照系的“好”和“最好”。
很多人常常是按照怙恃自己以为“好”的标准去挑选“最好”的黉舍和专业,即是让后代去过一种怙恃以为好但后代自己一定以为好的职业和生活。偶然辰,这现实上是迫使后代去实现怙恃自己没有能实现的专业梦。
有得人是随大流,去追求大师都以为最好的哈佛、耶鲁大概北大、清华。假如你问他们“为什么哈佛耶鲁好、北大清华好”时,他们也说不上来。
好与欠好,只要基于后代的小我爱好、偏好、本性和天赋才成心义。
否则,不但没成心义,而且很轻易形成天赋予人材的浪费,成果只会是后代进修、工作没有热情,无精打彩,天天由于在做自己没有感受的进修或工作而出格累,而且会经常埋怨,对生活、工作落空爱好。
在任何社会中,人材资本是各项资本中最为重要的,是以,把每小我的爱好和天赋跟其专业只管设置得分歧,是全部经济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分,也是决议一个国家整体资本设置效力的最关键身分。
我们设想一下:一个社会中,每小我都在做自己并没有爱好但为了养家生活又不能不做的事,而且每件工作都是由那些并没有爱好的人在做;在另一个社会里,每小我都挑选做自己有豪情的工作,而且每份工作都是由对其有爱好的人在做。那末,这两个社会中,哪个社会的整体幸运感更高、效力和缔造力也更高呢?

分歧文化布景色使了中国人和印度人的分歧表示
“耶鲁校长理查德·莱文也曾提出进修的用处,并不是为了自己的职业,而是追随自己的代价。
理查德·莱文(Richard Charles Levin)是享誉全球的教育家,曾在1993至2013年任耶鲁大黉舍长,上一位任满20年耶鲁校长的还是1899年就职的亚瑟·哈德利(Arthur Twining Hadley)。
理查德·莱文曾说过:假如一个门生从耶鲁大学结业后,居然具有了某种很专业的常识和技术,这是耶鲁教育最大的失利。由于,他以为,专业的常识和技术,是门生们按照自己的志愿,在大学结业后才需要去进修和把握的工具,那不是耶鲁大学教育的使命。
那大学教育有什么用呢?
理查德·莱文在他的演讲集《大学的工作》(《The Work of the University》)中这样提到,耶鲁努力于魁首人物的培育。在莱文看来,本科教育的焦点是通识,是培育门生批评性自力思考的才能,并为毕生进修打下根本。
通识教育的英文是,liberal education,即自在教育,是对心灵的自在滋养,其焦点是——自在的精神、百姓的义务、远大的志向。
自在地发挥小我潜质,自在地挑选进修偏向,不为功利所累,为生命的长大肯定偏向,为社会、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进献。
这,才是莱文心目中耶鲁教育的目标。
正如《大学的看法》(《The Idea of a University》)的作者约翰·纽曼(John Henry Newman)所说:“只要教育,才能使一小我对自己的概念和判定有苏醒和自觉的熟悉,只要教育,才能令他说明概念时有事理,表达时有压服力,鼓舞时有气力。教育令他看天下的原本脸孔,切中关键,解开思绪的乱麻,看破似是而非的狡辩,撇开无关的细节。教育能让人佩服地胜任任何职位,驾轻就熟地精通任何学科。”
职业和做人
下面这个故事很风行:一家硅谷公司招来三个练习生,别离是中国人、印度人和美国人。美国练习生只求把工作做完就好,一到放工立马走人。他对一些题目虽然博古通今但也能侃侃而谈,一分钟可以讲完的题目,能讲五分钟。中国练习生很尽力,活干得最多最好,但不爱多措辞。
印度练习生工作做得没有中国练习生邃密,但也不差。虽然讲话带有口音,但最爱提问,擅长表达自己。在练习时代,学到工具最多的是中国练习生,可是,最初人们最能记着的是那位印度门生。
这个故事固然是中国人喜好讲的,由于中国人垂青“硬本事”、看轻“软本事”;依照这类我们熟悉的代价观,这个故事现实是想抬高中国人、贬低印度人,也包括贬低美国人,很合适中国人的口胃。
但题目也恰恰出在这里,由于我们这类垂青“硬本事”的文化取向培养了中国人只能干夫役活、不能像印度人那样在硅谷和美国大学等范畴成为魁首人物;也正由于美国和印度社会既垂青“硬本事”也垂青“软本事”,所以,反应到文化和教育范畴,就酿成了不但是要夸大数理化,也要夸大人文社会科学,在判定人材时不但是看他的硬技术,也看他的表达才能、相同才能,看他能否是一个滑稽的人。
比力极真个是,很多中国怙恃在后代好不轻易到美国大学念书后,又恰恰要他们花大学四年学会计,这简直是“硬技术”,对找工作最便当。可是,他们没有想到,现实上中国会计法则跟美国不完全不异,学完善国会计法则,到了国内还要补课才能做会计。而且像会计这类职业性这么强的专业,底子不需要到美国大学去花钱学四年,在国内的技校便可以学到,然后在国内考会计资历,那样既省钱又更适用。
这些朋友说,他们担忧后代结业后欠好找工作,会计好找工作。假如是这样,国内技校不是更好吗?而且,退一步讲,假如只是为了找工作,麦当劳不是有很多工作机遇吗?
现实上,这里关键还是在于对“教育”的了解和熟悉题目。教育有两项首要功用:一是为了职业,一是为了做人,特别是为了做一个成心机、有兴趣、成心义的人。职业培育是为了饭碗,而“做人”的教育是为了让人不但是职业工具,而更重要的是做人。
很多朋友一听到自己后代想学历史、文学、艺术,大概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就很生气,以为这些“软本事”没任何用,未便于找工作,等等。可是,他们不晓得,这些“软本事”恰正是使一小我加倍成心机、有兴趣的根本。
天下需要有“硬本事”的人,但天下是由那些伶牙俐齿、常识渊博的人带领的。即使我们走出企业带领、政府带领阶级,在社会生活中,那些除了职业之外还领会我们历史、社会、政治和经济是怎样来的人也是加倍风趣的人,同时更能够是社会中的成功人士。
随着互联网资本的丰富收缩,各类专业技术经过谷歌随时随地可以查到,获得“硬本事”的方式可所以技校、大学,也可以是经过上网就行。所以,“硬本事”的相对代价鄙人降。但,全球一体化的社会对于软常识、软本事的需求比之前大增。
在这样的布景下,假如中国人不在“软本事”方面追逐美国和印度,我们能够只能继续以夫役活、以低利润活为主,而高利润、高支出的工作则继续由美国和印度人控制。
就每小我的生活而言,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和大学都应当强化通识教育,也是为了让自己能一辈子活到老幸运到老。通识教育不但能让一小我增加“软本事”,而且还会让你打仗领会各类分歧学科范畴的常识与研讨,激起你各个方面的猎奇心和爱好。
一旦你对很多工具有猎奇和爱好后,一辈子中的分歧时段总会有让你感爱好、让你冲动的追求和话题,不会过得死板,而会充实生射中每个阶段的生活内容,最大化一辈子的幸运感。

中国文化激励“听话”和“驯服”
之所以中国人跟美国人、印度人的不同这么大,也固然跟中国文化激励“听话”“驯服”慎密相关。在中国长大的进程中,怙恃等周边的人都教你“乖乖听话”、听尊长的话。不管走到那里,只要见到比自己年长的,都要小声讲话,要驯服听话,不能应战长者和威望的谈吐。
正由于从诞生起头,二三十年之内,周边大大都人都比自己年长,都是自己必必要驯服听话的工具,所以,每小我在长大的二三十年里城市被驯化得乖乖的,没机遇锻炼讲话辩说。长大后即使想进修辩说、进修作报告演讲技能,也很难改变从小被迫养成的“听话不作声”习惯。
在中国,他人说“你的孩子好听话”是对你后代的表彰,怙恃也会是以而欣喜。而我在美国生活的30年里,历来没有听到美国人以这类话去嘉奖人家孩子的,由于美国人会以为“听话”“驯服”是贬义,是没有本性的表示,是以,没有人愿意被这样评价的。


小编TIPS:记得点击下方的二维码下载APP,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哟

扫描下载APP

快拿出手机扫一扫吧!

扫描关注公众号

快拿出手机扫一扫吧!
   快速通道: APP下载   任务   流量   充值

初级会员

主题
16
回帖
112
精华
0
积分
896
爱豆
896 个
性别
保密
注册时间
2019-3-13
最后登录
2019-3-13
发表于 2017-6-7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家庭暴力中成长的孩子往往很暴力,专制独裁下生存的国民也往往很野蛮,现在的澳洲移民考试中有一科“价值观考试”,为的就是避免独裁政体培养出的专制人格污染民主社会,如鲁迅所说“所谓的中国者不过是安排人肉筵宴的厨房”,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女博士掌掴机场人员,科级干部出国当街小便,中国游客侮辱泰国空姐了,素质来源于行动教育,与学历无关,孩子天天看到家长挥拳头当他遇到问题时也会用同样的方式解决,那国民天天看到政府……

小编TIPS:记得点击下方的二维码下载APP,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哟

扫描下载APP

快拿出手机扫一扫吧!

扫描关注公众号

快拿出手机扫一扫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通道: APP下载   任务   流量   充值

初级会员

主题
270
回帖
1290
精华
0
积分
4141
爱豆
4141 个
性别
保密
注册时间
2019-3-12
最后登录
2019-3-12
发表于 2017-6-7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这个就是中国国情的问题了。大家都知道,何必讲出来

小编TIPS:记得点击下方的二维码下载APP,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哟

扫描下载APP

快拿出手机扫一扫吧!

扫描关注公众号

快拿出手机扫一扫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通道: APP下载   任务   流量   充值

初级会员

主题
68
回帖
1659
精华
0
积分
4213
爱豆
4213 个
性别
保密
注册时间
2019-3-13
最后登录
2019-3-13
发表于 2017-6-7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白了还是科大好啊

小编TIPS:记得点击下方的二维码下载APP,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哟

扫描下载APP

快拿出手机扫一扫吧!

扫描关注公众号

快拿出手机扫一扫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通道: APP下载   任务   流量   充值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