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1日,“光棍节”。
这是一个年轻的节日,也是属于年轻人的节日。无数以“剩”字辈自居的年轻人在这一天焦虑、懊恼与狂欢。为什么“剩下”了?“剩下”有错吗?该怎样拯救那些“剩下者”?来听听小蒙的故事,故事里有无法,更有希望和启发。
“节沐日,酿成了逼婚日和相亲日”
小蒙,女,29岁,律师事务所工作,学历研讨生,恋爱经历零。
在电话里又履历了怙恃一番频频絮聒,小蒙负气般地在婚恋网站写起了自己的“征婚简历”。
“这么优异的女孩,怎样会剩到现在了?”听说她还处于单身状态时,亲戚朋友都有些惊奇,这些惊讶的眼光让小蒙感应满身不安闲。
真的很“老”了吗?被说很多了,小蒙也有些沮丧。可是,在她留学的时辰,这个年龄段的单身男女也是“一抓一大把”,大师相安无事,没有人敦促恋爱、成婚,为什么在中国就这个样子呢?“还不如找个没人熟悉的地方孤独终老算了!”小蒙埋怨。
“剩男”“剩女”“必剩客”“剩斗士”……不知何时起,这些标签起头在小蒙身旁传播开来。电视里,相亲节目如火如荼;媒体网站上,对“剩男”“剩女”的报道连篇累牍;甚至一度在两会上,这也成了热门话题——有人大代表提出将法订婚龄下降至18岁,以处理“剩男剩女”题目。
相亲雄师也一会儿多了起来。婚姻中介——这类在自在恋爱时代似乎该成古玩的机构——买卖也重新红火。城市里的公园等公共场所,“相亲角”“相亲大会”如同雨后春笋,诡异的是,来相亲的却不都是年轻人,还有一群内心不安的怙恃,手里举着后代的材料“货比三家”——恍如一会儿又从自在恋爱时代回到了“怙恃包揽”时代。
小蒙这样的80后,成为遭受怙恃逼婚的首要年龄群。按照中国生齿福利基金会公布的《2013年中国人婚恋状态观察报告》,对于女性,66.6%的女性以为,30—35岁没成婚应当被称为剩女,81.5%的男性则以为,女性一过30岁没成婚就是剩女,其中60.9%的男性以为,28—30岁是剩女的终极门坎。对于男性,70.3%的女性以为,35—40岁没有成婚的男性是剩男,67.6%的男性则以为,30—35岁没有成婚就是剩男。不管怎样算,80后都是“剩男”“剩女”的主力军。
在互联网上,更有这样一种讥讽:27—28岁的未婚人士叫“剩斗士”;29—30岁的叫“必剩客”;31—35岁的叫“斗战剩佛”;跨越35岁的就被尊为“齐天大剩”。社会言论的勒迫之下,这些讥讽几多透着些无法。
“有句歌词叫‘落单的人最怕过节’。”小蒙说,“之前过节喜好回家待着,现在却最怕回家。一回家,节沐日就酿成了逼婚日和相亲日。”
“从小到大都没拼集过,凭什么这事儿要拼集”
几年前,小蒙的妈妈就起头费心女儿的婚姻大事了,一向不怎样上网的小蒙妈还不知从哪儿学来了收集新词儿:“小蒙,你可别成了‘剩女’啊!”
小蒙妈的担忧终极还是酿成了现实。小蒙妈起头在故乡四周为她张罗相亲。一路头,小蒙感觉可笑,还装腔作势的跟人联系一番,后来就起头以各类捏词敷衍,最初小蒙爽性坦白说自己没筹算回故乡工作,也没时候异地恋,把他们都拒绝了。
小蒙妈急了:“傻妮子,你不试一试怎样晓得合分歧适,豪情是渐渐培育起来的。你到底还嫁不嫁人了?”小蒙也很生气:“妈,您这是让我拼集吗?我从小到大,从进修到工作,什么工作您都让我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完成,凭什么这事儿就要让我拼集!”
小蒙妈年轻时就是经人说媒“拼集”着嫁给小蒙爸的,夫妻生活一向磕磕绊绊,小蒙不想像怙恃这代人那样。
小蒙匿名把这件事发到了网上论坛,获得了很多支持。这让她感应有些抚慰。网上关于“剩男剩女”的话题,也一向争辩不休。
有人说,所谓“剩男”“剩女”,都是伪命题。挑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什么时辰成婚,与他人无关,无所谓“剩”与“不剩”的题目。“剩”下的,过得一定欠好;“不剩”的,一定过得就很幸运。这些概念不外是言论衬着、炒作的成果。
也有人说,不是不想成婚,而是不敢结也结不起。现在婚姻的物本钱钱越来越高昂,对大大都年轻人来说,有限的薪资报酬在高企的房价和婚恋本钱眼前,显得弱不由风。
小蒙也不想一向“剩”下去,但却厌恶被强逼。“我现在很酷爱我的工作,朋友也多,过得忙碌而充实,为什么非要被年龄所勒迫呢?”
“实在假如问为什么剩下,我也可以找出一千个来由,但每小我都有挑选的自在。”小蒙说,就像网上有人说的那样,你剩或不剩,年龄都在那边,不减只增;你爱或不爱,生活就在那边,不悲不喜。
“‘剩下’有错吗?这似乎是一个没有结论的话题。”小蒙说。
“恋爱还是要相信的,万一等到了呢”
妥协还是抵挡?这是一个题目。
小蒙的朋友也一向语重心长地帮她建立“正确的择偶观”:作为一个女性,不管奇迹有多成功,家庭始终是最重要的。择偶的心态要和蔼,标准不要太理想化、眼界太高。
小蒙辩驳说,我要求高吗?我也没有像那些拜金女那样要有屋子、有车子、有钱才能成婚,心态怎样不服和?我就想天真烂漫,择偶观怎样不正确了?
可是,怎样面临亲戚朋友三言两语的言语敦促?怎样面临被家长强行放置的赶鸭子上架的各类相亲约会?怎样面临社会上澎湃如潮的言论压力?
“躲”“吵”都已经试过了,难道真的要下降择偶要求,赶紧找个工具来消除对“女人三十豆腐渣”的恐惧吗?还是对峙“名誉地剩着”?
未几前,小蒙在网上看到了这么一个理论:剩女是社会幸运感的表现,随着社会的成长,剩女越来越多,表现了女性在现今社会的自负、自傲和对于小我代价的固执追求,社会应当尊重小我生活观的挑选,每小我都有权挑选自己感觉最高兴、最舒服的一种生活方式,不应当用传统看法来评价他人的挑选。大龄剩女不是剩,是挑,是要求比力高,比力垂青婚姻代价,垂青自己的挑选。与其迁就,不如挑一挑,剩一剩。
小蒙感觉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现在社会这么多元,小我的挑选也该当是多元化的,怎样幸运、怎样去生活,这是生活方式的小我挑选,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管他人说什么呢。
11月11日,“光棍节”又到了,怎样度过呢?小蒙心里暗自盘算:相亲,这个可以有;恋爱,也还是要相信的,万一等到了呢? |
小编TIPS:记得点击下方的二维码下载APP,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