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一水横陈,连岗三面,素有城市山林、全国第一山河之美誉

[复制链接]

赞助会员

主题
0
回帖
0
精华
0
积分
2
爱豆
0 个
性别
保密
注册时间
2014-9-28
最后登录
2014-9-28
发表于 2020-3-28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镇江

镇江一水横陈,连岗三面,素有城市山林、全国第一山河之美誉-1.jpg

一、 城市概况

镇江位于江苏省西南部,长江下流南岸,临江近海,东接常州,西邻南京,北与扬州、泰州隔江相望;地理座标为北纬31°37″~32°19″,东经118°58″~119°58″;长江和大运河在这里交汇,自古襟吴带楚,控南拒北,历为长江下流水陆交通关键、军事重镇。长江流经镇江辖区103.7千米,古运河从京口闸到谏壁闸贯串新老郊区。境内多丘陵,阵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地形地貌多样,自然资本丰富,天气湿润温顺,四时清楚。城市山水秀美,“一水横陈,连岗三面”,素有“城市山林”、“全国第一山河”之美誉,1986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假名城。

二、 历史沿革

镇江历史悠久,早在西周康王时(前1020~前996年),镇江为好侯封地,称“勾吴”。1954年从镇江大港烟墩山出土的国宝级西周青铜器“宜侯夨簋”及其126字的铭文表白镇江最少已有3000年的文化史。

年龄属吴,更名为“朱方”,是那时吴国西部的一座重要城邑。

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越灭吴,朱方属越。楚灭越后,更名谷阳。(战国时)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改称丹徒。秦灭楚后,置三十六郡,丹徒县属会稽郡(今苏州),丹徒县治设于丹徒故城,是一座现代河口城市。

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筑铁瓮城,号称“京口”。隋文帝开皇十五年(595年)改称“润州”,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升润州为镇江府,沿袭至今。

辛亥反动后废镇江府,民国元年(1912年)设丹徒县,民国十七年(1928年)改镇江县,百姓政府定镇江为江苏省会,1929年迁江苏省会于此,束缚后设为镇江行署地点地,1983年撤消镇江地域改镇江市为省辖市,辖京口、润州二区和丹徒、丹阳、扬中、句容四县。

1984年镇江市编制完成省辖后第一部城市整体计划。1985年12月,江苏省政府核准《镇江市城市整体计划(1984-2000)》。

1986年12月国务院核准镇江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假名城,镇江历史文化资本获得宏扬和尊重,名城庇护工作起头周全展开。

1990年月,相继设立了丁卯和大港经济技术开辟区,成为江苏省重要口岸、新兴产业城市、旅游成长重点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地域。

1992年5月镇江市城市整体计划停止周全修编,1994年12月修编计划经省政府核准实施,对城市性质和功用定位停止了适当当令的批改:“国家历史文假名城,长江下流重要的口岸、工贸、风光旅游城市。”

2002年镇江市撤消丹徒县,建立丹徒区,2003年市委市政府决议再度停止整体计划修编,2005年4月省政府正式核准《镇江市城市整体计划(2002-2020)》。

三、 历史文化特点与代价

1、城市在历史上的职位感化

镇江在历史上,最能显现特别性的是吴文化起源地,六朝重镇(三国东吴创业地之一、南朝宋齐梁三朝帝王之乡),从隋唐至清代中期千年漕运的江南关键,第二次雅片战争后的对外通商口岸和商埠,民国期间的江苏省会,抗日战争期间著名的新四军茅山抗日按照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由于镇江地处长江、运河交汇处,枕山濒江,山水相映,加上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人文聚集,文化发财,交通便当,古往今来都是江南山水、文化、宗教旅游胜地。

2、历史文假名城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代价

镇江历史悠久、人文聚集,至今保存着一多量重要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石刻艺术、名流遗址和故宅、近现代反动史文物等。

古文化遗址:从七里甸至大港沿江一带,散布着众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和“湖熟文化”遗址。龙脉团山、马迹山、烟墩山等地有商周文化遗址十多处。

古墓葬:全国著名的有大港烟墩山西周土墩墓,曾出土带有长篇铭文的青铜器——“宜侯夨(zè)簋(guǐ)”,上面记录了西周初年井田制与仆从制的一些情况,周康王改封虞侯为好侯的经过,而且成了“吴为周裔”的实物佐证。还有母子墩土墩墓,青龙山年龄贵族墓,古楼岗西汉荆王刘贾墓,北固山东吴太史慈墓,黄鹤山宋米芾墓,京岘山宋抗金名将宗泽墓,夹山辛亥义士赵伯先墓等。

古石刻艺术:焦山有四百多方自六朝至明清的碑林和西麓沿江一线一百多方摩崖石刻。

名流遗址和故宅:南山有南朝宋戴顒听鹂山房、萧统念书台,唐李德裕杜鹃楼;金山有宋苏东坡写经处楞枷台、佛印山房,焦山别峰庵有清郑板桥念书处等。北固山的北固楼、多景楼,南朝梁萧衍、唐李德裕、李白、王湾、宋苏东坡、米芾、陆游、辛弃疾、元萨都剌等均在此写有不朽诗篇。

近现代反动历史文物:清道光年间圌山与焦山抗英炮台遗址,孙中山师长演讲处广肇公所,五卅活动反帝斗争纪念修建五卅演讲厅,以及抗日战争期间新四军江南第一仗韦岗战役纪念碑等。

四、 重要历史文化遗存

停止2017年末,镇江具有3个历史文化街区,1座省级历史文假名镇,5座省级历史文假名村,26处历史修建,各级文物庇护单元296处(其中国家级13处,省级42处,市级121处,县(市)区文物庇护单元120处),各级非物资文化遗产83项(其中国家级9项,省级22项,市级52项)。

1、 历史文化街区

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始成于三国时代,距今约1400年历史,保存着自唐代以来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和成片的传统民居,是我国历史最久、范围最大、保存最好的古渡历史街区。街区庇护范围为14公顷、焦点庇护范围为6公顷。具有天下建立最早的江上救济构造遗址--“救生会”、全国保存较完整的租界西洋修建群--“英国领事馆”、全国唯一保存无缺的元代过街喇嘛塔--“昭关石塔”等,被誉为“中国古渡博物馆”。

伯先路历史文化街区位于镇江老城区,具有多处各级文物庇护单元及近代优异修建,包括原镇江商会原址、广肇公所、蒋怀仁医院、京几路邮局和红卍字会原址等。这些修建各具特点,继续古典气概并连系镇江地方传统而有所成长,代表了民国期间的修建风采。街区庇护范围为15.09公顷、焦点庇护范围为3.46公顷。

大龙王巷历史文化街区位于镇江老城区,具有多处文物庇护单元及历史修建,保存着成片的清末民国气概的传统民居修建群及完整的街巷格式。街区内修建具有清末民初期间典型镇江民居特点,且街巷格式保存完整,是镇江保存最大、最完整的民百姓居修建群;修建形式显现出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特征,能清楚反应时代特征,是镇江城市近代成长的缩影和见证。街区庇护范围为14公顷、焦点庇护范围为4.2公顷。

2、 历史文假名镇名村

丹徒区宝堰镇位于镇江丹徒南部的茅山北麓丘陵地域,地处镇江、句容、丹阳、金坛四县交界处,清至民国年间为茅山丘陵地域的商埠码头,“镇、句、丹、金”四县农副产物集散地。1930年月陈毅率新四军下江南的先期活动地。古镇传统街巷空间群落、农耕堰田、河流水系融合,显现典型江南丘陵水乡特点。

丹阳市九里村隶属丹阳市延陵镇,地处茅山老区,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是古吴文化的发源地。具有举世闻名的“江南第一庙迹”幼子庙及季河桥、沸井等多处文物奇迹,具有“四水环抱”历史格式和类十字型历史街巷的空间结构,传播着“幼子三让王位”、“幼子挂剑”等优美动听的历史故事。

镇江新区西岳村座落于镇江新区姚桥镇,有着“江南第一古村”的美誉,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西岳村是镇江地域道教文化起源地之一,形状怪异、具有山岗村子特征,保存了多条应势成长而来的历史街巷及市级文保单元--古银杏树,修建古朴、具有明代遗风,同时还具有省级非物资文化遗产--《西岳畿》、西岳庙会及镇江市级非物资文化遗产--承平泥叫叫。

丹阳市柳茹村位于丹阳延陵镇,构成于南宋初年,距今近900年历史。保存了格式较完整的城堡式村落肌理、清末民初传统老街以及眭氏节孝坊、贡氏宗祠等市级文保单元。柳茹村于2013年被住建部公布为中国传统村子。

镇江新区儒里村位于姚桥镇,构成于元末民初,有近700年历史。具有明清古修建群——朱氏宗祠、朱氏老宅和亲善堂,其中朱氏宗祠为江苏省级文物庇护单元;儒家朱子思惟文化传承至今,朱氏祭奠2008年被列入市级非物资文化遗产名录;东乡羊肉建造身手被列入镇江市第一批非物资文化遗产名录。

镇江新区葛村位于丁岗镇,镇江东乡地域“南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有大量明、清和民国期间的古修建群,其中解氏宗祠正厅为市级文保单元。

3、 文物庇护单元

今朝,镇江现有各级文物庇护单元296处,其中国家级13处,省级42处,市(县)级241处,别的有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录新发现711处。

4、 非物资文化遗产

今朝,镇江市范围内有市级以上非物资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05个,国家级非物资文化遗产有9项(郊区5项),省级非物资文化遗产31项(郊区13项),还有市级非物资文化遗产65项(郊区29项), 别的全市7个辖市、区共公布了208项县级非物资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建立了四级非物资文化遗产名录系统。

小编TIPS:记得点击下方的二维码下载APP,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哟

扫描下载APP

快拿出手机扫一扫吧!

扫描关注公众号

快拿出手机扫一扫吧!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