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日镇江讯 27日上午,一位46岁的新冠肺炎患者从黄石市中医医院团城山院区出院,这也是当地最初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出院。随着疫情防控情势延续向好,来自全国各省市的援鄂医务职员连续撤离湖北,可是,也还有一部分医生、护士仍然苦守在当地各家定点收治医院,横在死神和患者之间,苦守生命的最初一道防线。34岁的胡振奎,即是其中之一。

2月11日,江苏大学从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胡振奎,随第四批江苏援鄂医疗队到达黄石市,经过两天培训后,于2月14日起头抗“疫”工作,前后在黄石市中医医院ICU、黄石市中心医院ICU救治新冠肺炎重型患者。推开ICU的大门,就是另一个天下。初进黄石市中医医院,胡振奎看到,ICU病房里,躺着11名新冠肺炎重型患者,其中大大都都气管插管,吸着纯氧,身旁的医生、护士则拼尽尽力保持着他们的身材性能,伺机寻觅一线朝气。新冠肺炎重型患者面临的重要题目就是呼吸衰竭,当经鼻高流量吸氧、无创呼吸机、气管插管等常规治疗方式结果欠好时,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利用,则为拯救生命供给了有力支持。2月28日,黄石市初次将ECMO利用于新冠肺炎患者治疗,这不管对于医生还是护士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应战。当天,一位50多岁的男性患者,因病情恶化,从外院转至黄石市中心医院ICU,后由转战至该院的胡振奎他们接手。“患者在之前的医院由江苏援黄石专家完成ECMO手术操纵,后来,在做好周密预备的条件下,又由专家亲身将他连人带机械一路接过来,转运进程顺遂。”胡振奎说,不外,ECMO管路有一定寿命,需要更换,就在更换进程中,意外还是发生了,“患者肺损伤极为严重,对仪器依靠很大,虽然撤机、上机的进程也就不到一分钟,但他的血氧还是从接近100%骤降至22%,情况很是危机。”胡振奎和现场同事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来不及发怔,医生顿时调剂ECMO转速,快速补液,同时采纳一系列急救办法,在十几名医护职员的帮助下,患者临时闯过了一关。对于ECMO治疗的患者来说,并不是上机就意味着治疗的竣事,后续的护理也很重要。胡振奎说,除了4路静脉管、1路动脉管,以及导尿管等,这名患者身上的管路最少就有7根,深镇静状态下,每主要帮他翻身酿成俯卧位,难度都很大,每次都要好几小我默契配合才能完成。不外,使人遗憾的是,大师夜以继日的尽力并没能换来奇迹,由于血源性传染,这名患者终极还是由于急救无效,于3月24日归天。“也许有人会说‘这样的急救无意义,由于改变不了终极终局’,可是作为医生,我们不能放弃任何一个生命,这是对患者家属的交接,也是给自己的交接。”胡振奎说。还没来得及消化哀痛的情感,“战友们”又给胡振奎带来了一个消息:他们病区一位69岁的大爷,检查目标及格,已经从ICU转到了普通病房。而这例患者的救治进程中,共饮一江水的镇江群众,也为他以后的治愈进献了“镇能量”。胡振奎回忆,这名患者原本就根本肺功用欠好,不但肺炎严重,还有肺大疱,靠呼吸机帮助通气,随着病情的停顿,2月29日对他停止了气管切开。除了常规治疗,3月6日晚,经过7个多小时的“征程”,1000毫升来自我市新冠肺炎出院者在规复期捐献的血浆,运抵黄石。荣幸的是,这位患者也用上了镇江的“治疗血浆”。“其他各类治疗方式,配合血浆疗法,患者从气管切启发管铲除、肺部病灶明显吸收,到自立进食、开口措辞,其病情逐步好转,屡次核酸检测阴性,转出了ICU。”亲目睹证了患者规复“生命力”,胡振奎非常冲动。3月24日,对于胡振奎来说,是喜忧各半、五味杂陈的一天,却也是湖北各家医院ICU最平常的一天。面临生死,医护职员只要一个信心:做最坏的筹算,尽最大的尽力。在湖北的40多天,包括胡振奎在内的苏黄两地医务工作者配合救治危重症患者43例。正因交出了这样的战“疫”成就单,让胡振奎期盼已久的愿望提早告竣:由于在抗击疫情时代工作突出,3月25日,胡振奎被“前方”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继续秉初心,担使命,专心办事患者。前两天,胡振奎地点科室“清零”,他在当地的医援使命也告一段落。展望未来,胡振奎的心愿很简单:“希望疫情早日竣事,一切人都能规复一般的工作和生活。” (通讯员羊城 孙卉 记者 杨泠) 图片由受访者供给 |
小编TIPS:记得点击下方的二维码下载APP,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