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叔华(1900年3月25日~1990年5月22日),生于文化古城北京的一个仕宦与字画世家,是其父第四位夫人所生,姊妹四人,排行第三,在家里排行第十。古城的光辉文化和情况启发了她的天资才华,影响了她的爱好和生活。后在文学创作和绘画方面都有优异的成就。她的作品除了短篇小说集《花之寺》、《女人》、《小哥儿俩》及散文集《爱山庐梦影》(1960年,新加坡星洲天下书局有限公司)外,还有短篇小说自全集《凌叔华全集》和香港文学研讨社出书的《凌叔华全集》等。 凌叔华的父亲凌福彭,字润台,身世翰苑,光绪十九年及第人,与康有为同榜进士,历任清代户部主事兼军机章京、天津知府兼天津工艺局及习艺所督办、保定知府、天津道长芦盐运使、顺天府尹代理、直隶布政使。1911年后曾任北洋官场约法会议议员、参政院参政。他精于词章、酷好绘画,曾与齐白石、姚茫父、王云、萧厘泉、周启祥、金城、王梦伯、陈半丁、陈寅恪等著名画家过从甚密,构造"北京画会",家里常有文人骚人出出进进。 在这类家庭、生活情况,使她从小便遭到文学艺术的陶冶,并首先爱上了绘画。在六岁的时辰,她在花园中,用木炭在白墙上画了很多山水风光、花卉和人物。她父亲的一位朋友看到这些画后对她说:"你的画很有气概。你有天赋,你会成为大画家的。我要跟你父亲讲,让他给你找一位教员……"这样,她就拜了著名的女艺术家、慈禧太后溺爱的画师缪素筠为师,还遭到那时被称为文化艺术界一代奇人辜鸿铭的教育,使她打下了古典诗词和英文的根本。在七八岁时,还曾拜著名山水兰竹画家王竹林为师,后又从女画家郝漱玉习画,这使她的绘画技术有了坚固的根本。 作为作家的凌叔华,其创作整整占据了她的平生。她的作品除了短篇小说集《花之寺》、《女人》、《小哥儿俩》及散文集《爱山庐梦影》(1960年,新加坡星洲天下书局有限公司)外,还有短篇小说自全集《凌叔华全集》(1960年,星洲天下书局有限公司)和香港文学研讨社出书的《凌叔华全集》(梅子编,1979年)、《凌叔华小说集》(一、二;1984年,台北洪范书店)、《凌叔华小说集》(北京·群众文学出书社)、《凌叔华散文全集》(1986年,百花文艺出书社),十二篇独幕剧、英文著作《古歌集》(由傅光亮译成中文,别名《古韵》,1994年中国华侨出书社出书)及一些零篇散文。厥后的《小哥儿俩》、《花之寺》、《疯了的墨客》、《倪云林》等小说,礼赞童心,吟咏自然风景,向往于现代的高人雅士,融诗、画艺术于小说当中,具有传统适意画的神韵。 |
小编TIPS:记得点击下方的二维码下载APP,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