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常识五十问之十七《句容与句吴的缘份》

[复制链接]

新手上路

主题
1
回帖
0
精华
0
积分
16
爱豆
15 个
性别
保密
注册时间
2018-2-13
最后登录
2018-2-13
发表于 2021-4-21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句容是江苏省镇江市所辖的县级市,地处苏南,东连丹阳、镇江,西接南京,历来就是南京的东南门户。句容境内天气温顺,山水秀丽,人文聚集,奇迹众多,有道家福地——茅山,律宗名山——宝西岳,江苏“九寨沟”——九龙山,高丽公主到过的山——高骊山等。


吴文化常识五十问之十七《句容与句吴的缘份》-1.jpg

清代句容舆图

句容地名由来久远,文献记录,汉武帝元兴六年(公元前129年),封长沙定王子刘党为句容侯,建句容侯国,国都为句容。元朔元年(前128年),句容哀侯刘党死无后,国除为县。以后,句容地名从末悔改,一向保存至今,可见句容地名的陈腐,听说句容名字与年龄五霸之一的“句吴”国有关。

近年来的大量考古成果表白,句吴国的起源地在宁镇地域,然后慢慢东移,最初才是将吴国政治中心(国都)移至苏州(今江苏苏州)。现实上,勾吴国政治中心在苏州的时候唯一最初41年,而在宁镇地域却存在了六百多年。

《史记 吴太伯世家第一》载:“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於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成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馀家,立为吴太伯。”句容古时恰好属于荆蛮之地。

东汉赵晔撰《吴越年龄》吴太伯传第一载:“遭殷之末,世衰,中国侯王数用兵,恐及于荆蛮,故太伯起城,周三里二百步,外郭三百余里。在(吴)西北隅,名曰故吴,群众皆耕田其中。”《吴越年龄》具体说了然泰伯起城的缘由,也指出了“太伯城”位于勾吴国的西北隅,城的表面也描画得相当具体。

“太伯城”范围为外郭三百余里。现代建城,出格多地操纵自然地形,挺拔的山脉可以作为坚忍、结实的城墙,让群众平安生活在其中。句容地处宁镇地域,三面环山,东有茅山,南有横山,西有马宁山脉,这样用自然山体作屏障,成为“太伯城”外城城墙,丈量下来,其周长恰好是三百余里,而且地址也是在苏州的西北偏向,恰好与史记材料分歧。说明,这里的地理情况与史记“太伯城”的外廓数据分歧,实在是偶合,这就是缘份之一。


吴文化常识五十问之十七《句容与句吴的缘份》-2.jpg

2018年4月在句容华阳镇发现的西周早期的“城上村遗址”(现为国保单元),经过考古职员实测,城上村遗址周长和太伯城内城周长相当。能包容住户大约在千户左右,这是考古发现的“城上村遗址”与史记“太伯城”内城数据分歧,偶合,这就是缘份之二。固然还不能就凭这些来必定就是太伯城。

别的考古发现的句容天王浮山墩遗址、句容茅西土墩墓群、句容茅西乡后王庄台形遗址、句容二圣水库土墩墓、春城土墩墓群、句容城头山遗址等,都是西周至年龄的遗址,还有茅山四周是宁镇地域土墩墓及台形遗址最集合的地方,土墩墓是吴文化的特点,从这一点斟酌,句吴国早期政治文化中心应当就在茅山四周。

南朝祖冲之所著《述异记》载:“吴王有别馆在句容,楸梧成林,故名梧宫。”这里的吴王,是指吴王夫差。也就是说夫差在句容有行宫。

元代刘大彬编撰的二十三卷《茅山志》云:“吴太伯初逃句曲山中,足知兹山为圣贤栖托,自古然矣。”明代《句容县志》载:“周亶公之子太伯、仲雍采药句曲山中,民感膏泽,从之日众,乃开国号句吴。”在江西、湖北、安徽、四川等地一些吴氏宗谱中有“太伯居句曲山,乃国号句吴。”这些志记录的内容,虽因年月久远,不成太相信,但也有些参考代价。

元代的《茅山志》还记录了,吴王夫差筑梧园宫于句曲山。越王勾践四世孙翳王慕泰伯让贤名,退隐句曲郁冈山,其处古有翳王洞,死后葬于大横山下,名翳王冢。楚威王游句曲山,憩于今华阳洞北的涧溪边,先人称该溪为“楚王涧”。说明句容这一带是吴越高层活动的地方。

1986年头,句容县为开辟旅游资本,计划清算茅山华阳洞。在华阳洞前发现一座墓坑,有焙烧的红烧土聚积、碎石,底层也铺了一层较薄的木炭屑,还发现有牙齿。在勾曲山四周天王镇浮山果园二十四号墩M4也发现了此类情况。有研讨者以为,有铺石、木炭屑、焙烧墓坑者,常常是怀孕份的人物。连系近代的考古材料来看,在丹徒以西地域中,在以茅山为中心的地区内,西周至年龄期间的遗址和土墩墓相对集合,数目之多极为罕有。土墩墓中出土的物件为商至西周的陶器、石器等器物,青铜器很少。出土物件明显带有勾吴文化特点,时候上显现的是在西周早、中期。茅山南麓有“子午墩”遗址,考古证实为古戎狄通华夏干道之大关键。以上这些都足以说明句容茅山四周曾是勾吴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句容与句吴国的缘份不但于这些,素有“五山一水四分田”之说的句容市,南倚茅山,北濒长江,赤山湖横陈城西,宁镇山脉逶迤境内,阵势高坦纷歧,山水纵横交织。句容地处宁镇山脉,东、南、北高山升沉,三面环抱呈“勹”形;西南圩区,阵势低洼,一旦山洪爆发,均向该地域突入,构成了一个囤水滩,呈。“口”字形,即现名赤山湖。“勹与口”两形相合,自然构成了“句”字。


吴文化常识五十问之十七《句容与句吴的缘份》-3.jpg

太伯城四周的山脉加上中心的赤山湖形似“句”

本人曾到句容赤山湖,成果往东南看,发现远处的勾曲山(茅山)山脉,隐约约约一条线就像汉字的撇,而南面的横山山脉像汉字句的横线,西面马宁山脉及西北面宁镇山脉像汉字句的竖弯钩,加上中心赤山湖一个口,这不就是自然的一个句字吗?而古吴早期的城不就在这个句字内吗,这些山脉就是城的外郭。四周山脉形似句吴国的“句”,是偶合,纯属缘份之三。

晚清尚兆山撰《赤山湖志》也载有:句容“县境北、东、南三面环山呈‘勺’形,‘勺’上之水注入赤山湖,湖为‘口’,四岸有所容,故名句容。”


吴文化常识五十问之十七《句容与句吴的缘份》-4.jpg

句容赤山湖俯瞰图

我们再从“句”和“勾”的甲骨笔墨来看,我们发现这两字的甲骨笔墨是一样的,都是


吴文化常识五十问之十七《句容与句吴的缘份》-5.jpg

甲骨文是勾吴国期间利用的笔墨,属象形字。“句(勾)”的字形就像是句曲山脉与横山山脉加宁镇山脉回起来的字,恰好代表了那时“太伯城”的地形,这实在是一种偶合。“勾”是吴越语的发声词,无字意。那末“句”字呢?为什么句[gōu]也读勾音呢?

《汉书•地理志》“号曰句吴”颜师古注:“句,音勾。夷俗语之发声也。”依照专家论点,勾是吴越语发声音,无字意。“吴”在吴语中和“鱼”、“虞”字同音。所以古时“句吴”国读成[gōu] [yú]。

句容,古时称为勾容。茅山古时称为勾曲山,高骊山,古时称为勾骊山,同勾吴国的勾一样,出自古吴语。

我们再来看句容这个名字的由来。有二种说法,一种是以以山、水取名。南北朝陶弘景撰《真诰》载:“金陵者洞虚之腴膏句曲之地肺也履之者万,万知之者无一。句曲山源曲而有所容故号为句容里。”《茅山志》载:江水之东,金陵之左,右问有一小泽(今赤山湖),周时名其源泽,为曲水之穴。泽东为句曲山,形如“己”字,故名句曲。山源曲而有容,故其境为句容里。第二种是以语音取名。近年,南京大学说话学专业研讨职员以为,句容在年龄战国时代是古越人居住的地方,他们说着一种与华夏语完全分歧的说话。“勾”字在古越语中是“个”、“棵”的意义。“容”在上古时读“dong”,与壮侗语译音“岽”字不异。而“岽”意为森林,壮侗语与古越语又亲近相关。是以,二字合在一路就成为“一个森林”之意。

实在二种说法都是一个意义,“容”代表了句曲山曲而有所包容故吴人,“岽”意味着荆蛮之地包容故吴人。古时,句容也称为“勾容”,“勾吴”亦称“句吴”, 而且“勾吴”的吴发“虞”[yú]音,所以古时,“句容”音似“勾吴”音,实在是偶合,这是缘份之四。

这么多的偶合、缘份,实在这里隐藏着一个奥秘,“句容”之地是“勾吴”国的早期起源地,也是泰伯、仲雍建的“太伯城”地点地。

小编TIPS:记得点击下方的二维码下载APP,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哟

扫描下载APP

快拿出手机扫一扫吧!

扫描关注公众号

快拿出手机扫一扫吧!
   快速通道: APP下载   任务   流量   充值

赞助会员

主题
0
回帖
0
精华
0
积分
2
爱豆
0 个
性别
保密
注册时间
2014-9-28
最后登录
2014-9-28
发表于 2021-4-21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我句容现在只在东边几个乡镇还残存一点吴语。

小编TIPS:记得点击下方的二维码下载APP,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哟

扫描下载APP

快拿出手机扫一扫吧!

扫描关注公众号

快拿出手机扫一扫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通道: APP下载   任务   流量   充值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