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朱方城与朱氏初探

[复制链接]

赞助会员

主题
0
回帖
0
精华
0
积分
2
爱豆
0 个
性别
保密
注册时间
2014-9-28
最后登录
2014-9-28
发表于 2021-7-10 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化寻访】“朱方城”与朱氏简析
人文艺轩 阅读 57726
義康字號
2020-12-31
北谢村“朱王庙”古银杏树

镇江朱方城与朱氏初探-1.jpg


年龄时镇江名“朱方”,属吴。最早见录于《左传》。“吴句馀予之朱方,聚其族焉而居之,富于其旧。”此为“庆封奔吴”。“使屈申围朱方,八月甲申克之。执齐庆封而尽灭其族。”此为“朱方之役”,是史籍所载发生在镇江的第一次战争。《吴录地理志》:“朱方,后名谷阳。秦时望气者云其地有天子气,始皇使赭衣徒三千人凿京岘南坑败其势,故云丹徒。”“朱方”地名指的就是镇江丹徒一带,按照一些史籍的记录“朱方城”在“丹徒东南”,另一说在镇江城内,城址至今未能发现。
关于“朱方”一位,我也思考很久,总感受和朱氏相关联。据“中华朱氏网”记录:“朱姓起源于今江苏省、安徽省和河南省一带。西周时,周武王封曹挟于邾(今山东曲阜东南),后部分邾人南迁至安徽丹阳、江苏丹徒等地”。据“朱氏宗谱”网记录:“朱氏的迁移早在上古时代就已经起头。据文献记录和考古材料表白,早在三皇五帝时代,就有一支崇敬赤心木的朱氏族由华夏迁移到江南甚至远至西南地域。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这支南迁的朱氏族人,把他们在北方居住地的地名朱,也带到了南方。因而前人把中国南方称为“朱方”,把西南的天空叫做“朱天”,还把南方发展的一种红色树木叫做“朱木”。这些都是朱氏氏族南迁的历史痕迹。”从以上记录可得两条信息,一是从上古时就有朱氏南迁江南地域,并有一支明白迁到了江苏丹徒。二是朱氏一族把迁到江南的居地称之为“朱方”,这能够就是镇江“朱方”一位的由来,是以族为名的地名。
考证“宜都”时观察新竹河的水系走向,查阅到了镇江历史名城研讨会王礼刚教员的“镇江东乡承平河”一文,上有“承平河由新竹河即古孩溪河、朱弯岗纪庄地下引水河、团结河、六亩沟至新河口四段河流组成。”的记录。其中“朱弯岗”引发了我的关注,丁岗纪庄村地处“宜都”地区,“朱弯岗”能否和上古朱氏关联,这个必须探讨清楚。
因而 到纪庄村访问,一老师长奉告:“朱弯岗”就是北谢村一带”。北谢村在丁岗纪庄村的西北侧,大港新竹村金港大道南侧。在一坡型山岗上,在西边上坡路的北侧有一庙,名“大通禅寺”,据村民奉告原为“大通庵”,在原址重建的。在村西头有两棵高峻古银杏树,树上挂有“镇江市城市古树名木”牌,上有“树龄615年,2018年立”字,后经村民奉告银杏树北侧建有“朱王庙”,还还有一处“三茅宫”道观。在庙的东南侧有一洪流塘。进到村中时眼前忽然一亮,发现南北双方横跨村中地表约三米左右,明显有城池迹象,爬上村北面山坡观察,发现是较大平面呈土台状,横跨山坡约一米,用绳索测得其宽度约为40米,从村的东头一向延长至村西头的山坡处,长度约270米,明显是用土堆筑的土城墙遗址,墙下是斜坡山沟,坡约百米长,沟外是金道大道。城墙结构较复杂并非直线,有向外凸出的矩形部分。村东、西两面已没城墙迹象,能够是城门的位置,村南面呈土山坡状,横跨村地表约三米,在村的东头有一个小水塘,像壕沟遗址。北谢村约十年前拆迁,现是长方形平面,用步量法测得面积约为46000平方米(包括城墙),是一座中型范围的古城址。

镇江朱方城与朱氏初探-2.jpg


北谢村中心

镇江朱方城与朱氏初探-3.jpg


北谢村北侧,绿树坡上就是城墙

镇江朱方城与朱氏初探-4.jpg




镇江朱方城与朱氏初探-5.jpg


东北角城墙遗址

镇江朱方城与朱氏初探-6.jpg




镇江朱方城与朱氏初探-7.jpg

东北角城墙遗址



镇江朱方城与朱氏初探-8.jpg


西北角城墙向外凸出

镇江朱方城与朱氏初探-9.jpg




镇江朱方城与朱氏初探-10.jpg


北谢村南侧城墙土坡

镇江朱方城与朱氏初探-11.jpg




镇江朱方城与朱氏初探-12.jpg


经向多位四周村民和制砖厂的老书记领会,都分歧确认北谢村原有三座古庙,别离是“大通庵”、“朱王庙”和“三茅宫道观”,听一位阿姨先容:“三茅宫”在前面,“朱王庙”在银杏树的前面,原有几进屋子的大庙,现在的庙主是“仁元”师太,家住大港某小区,偶然还主持法事。后听北谢村老师长先容:“朱王庙有三进屋子,上层有窗,银杏树在院子中心,前面有进屋子”。在银杏树北面山坡上就是城墙西北角处,墙体向北凸出头较大,能够是修建城楼或谯楼的地方,上有修建废墟,有西周年龄期间的陶瓦,也有明、清期间的砖瓦,还有红烧土块,“朱王庙”有一进房能够建在城墙上。按照银杏树龄可知此庙最少已有六百余年历史,约始建于明代洪武晚期。几进房的大庙,非一般小我能为,还需有宽松的政治空气,“朱王庙”属家庙,国内较罕有,家庙即儒教为祖先立的庙,属于中国儒**祭奠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古时有官爵者才能建家庙,作为祭奠祖先的场所。
据陕西“朱氏靑君堂家谱”记录:“周武王兴周灭商时,曹姓部落中曹挟因辅佐周武王兴周灭商有功,被周武王封于(陈腐的邾人居住地)邾地而立邾国,今山东曲阜东南南陬村,建立邾国,为鲁国附庸。公元前614年迁到绎,今山东邹城东南纪王城,一部分邾人南迁朱方(朱方,现在的江苏省镇江丹徒;年龄期间称朱方,战国期间称谷阳;秦代期间称丹徒;三国期间称京口),今江苏丹徒东南。”株国迁都到绎(史记)、(左传)、(汉书)史籍都有记录。这是今朝找到明白记录公元前614年一支株氏族人迁徏到江苏丹徒东南的材料,丹徒东南为那时的“宜吴”之地。公元前614年是年龄中期,约是吴王迁都前55年,于历史时候相符合。这支迁到“宜”地的曹姓朱氏族人将居地称之为“朱方”。
在朱氏的族人中发生了一位巨大的思惟家,成为继孔孟以后最著名的儒学大师——朱熹。据相关研讨材料显现和镇江朱氏宗谱记录,朱熹的“紫阳朱氏”源自战国时沛国株氏,大明开国天子朱元璋据“中华姓氏通史.朱姓”记录:“朱元璋本籍是句容朱家巷,朱家巷朱氏鼻祖与朱熹是同宗源关系”。朱熹后裔宋元今后迁徏到了镇江丹徒、丹阳等地,成了这里的名门望族。由此可知:“朱方”朱氏、朱元璋、朱熹后裔属同宗关系,配合的大鼻祖就是始封株国的国君——株挟。始迁江南“宜”地(朱方)的朱氏成了江南朱氏的鼻祖。明代期间史料和家谱能够还有“朱方城”记录信息,明代是朱氏王朝,朱熹后裔在镇江迁徏成长,也许还有“朱方”朱氏后裔存在。为了宏扬朱氏文化,传布朱氏正能量,满足朱氏一族祭奠先祖的愿望,以及广大公众对儒教崇敬的需求,在江南朱氏鼻祖地“朱方城”原址修建“朱王庙”是最好的挑选,里面供奉“朱王”(年龄始迁丹徒朱氏鼻祖,名待考)、历代朱氏先贤,和儒学大师等等。“朱王庙”历代香火兴旺,一向延续至束缚早期。
西北角城楼处西周年龄印纹陶瓦片

镇江朱方城与朱氏初探-13.jpg




镇江朱方城与朱氏初探-14.jpg


西北角城楼处红烧土块,在西周、年龄遗址中很常见,在“孙家村铸铜遗址”中用作铺设空中和护坡防水之用。

镇江朱方城与朱氏初探-15.jpg


北谢村一带古称“朱弯岗”,北谢村周边都是土山岗坡,中心低平,如同自然的城池,坐北朝南实为风水宝地,土坡上遗留“朱方”城墙,故称“朱弯岗”。北谢村在丹徒镇东南偏向,合适史籍“朱方在丹徒东南”的记录,这里有与“朱方”相关的称号“朱弯岗”和“朱王庙”遗址,南北两面有城墙遗址,在西北城墙谯楼处发现西周、年龄印纹陶瓦片,这是重要国家修建才利用的材料,综合以上可知这里是始建于西周至年龄期间的古城遗址,它就是镇江的“朱方古城”!
“朱方城”虽是中型古城,却是今朝发现最完整的一座吴城,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学术代价,并被“史记”明白为“朱方之县”,具有重要的参照感化。“朱方城”也能够作为“宜吴”期间的国都,吴王迁都后,将“宜”(镇江地域)设备为“朱方之县”!

小编TIPS:记得点击下方的二维码下载APP,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哟

扫描下载APP

快拿出手机扫一扫吧!

扫描关注公众号

快拿出手机扫一扫吧!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