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儒商”开了个红色文化博物馆 无偿分享红色收藏

[复制链接]

赞助会员

主题
0
回帖
0
精华
0
积分
2
爱豆
0 个
性别
保密
注册时间
2014-9-28
最后登录
2014-9-28
发表于 2022-3-30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2岁的周坚胜像个“守着”故事的人,蓄着浓密胡子的脸上笑脸淡淡,眼光和蔼而自傲。

海宁“儒商”开了个红色文化博物馆 无偿分享红色收藏-1.jpg

虽然贩子这头衔占据了他泰半个身份,可是沉淀在他身上的人文气质不减。听他说文化,就像听邻家年老跟你聊天,天南地北,娓娓道来。

比来,他终究圆了一个梦:回故乡建立一个红色文化博物馆。他是以又多了一个身份——毛主席像章文化博物馆馆长。

这个毛主席像章文化博物馆座落在许村镇科同村科同港边,白墙黑瓦里透古色古香、江南水乡的神韵。

走进去,里面的场景让人惊诧:近500平方米的馆地摆满了林林总总、各个年月、各类材质的毛主席像章。走向二楼,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来每年的国庆报都在,墙上挂着、墙边玻璃展柜里摆着……

海宁“儒商”开了个红色文化博物馆 无偿分享红色收藏-2.jpg

这是周坚胜30多年来的部分收藏,这个博物馆场地由科同村供给,他花了四个多月时候亲手设想、安插,分门别类地摆设起来。

虽然,博物馆还没正式对外开放,可一旦有人来造访,穿着黑布鞋的周坚胜笑脸满面,引着大师从进门口起头挨个先容,假如问起每一件收藏品的来历,他总能记得收藏的时候、从那里收买的。

光阴失语,唯物能言。

“儒商”周坚胜

周坚胜是许村镇报国村人,很多熟悉周坚胜的人,称他是家纺界的“儒商”。

上世纪80年月中,许村家庭织机如雨后春笋不竭出现,“家家户户织机响,男女老小织布忙。”周坚胜的家里也不破例,两台织机生产单色真丝被面。

现在,已经看不到33年前阿谁行色仓促的青年的影子。他是家里的宗子,1986年7月,年仅19岁的他扛起了家里销售被面的重任,带着100多条被眼前往上海松江,做起了被面熟意。那时,一条被面时价10元,他卖了1200元,首战告捷。

海宁“儒商”开了个红色文化博物馆 无偿分享红色收藏-3.jpg

但是,经商之路历来就不服坦。1989年,周坚胜在重庆万县、开县做被面熟意时,遭受买卖场上的“滑铁卢”。昔时他大胆地从许村厂家手里赊了几千条被面,但市场行情一度冷落,被面卖不进来。最初,几千条被面几元一条作了处置,亏了5万元。这个数字对那时来说是个天文数字,对他的冲击几近是扑灭性的。

还有一次,他在湖北做买卖时被人出售,对方拿着钱跑路了。“欠了一屁股债,不敢回家过年,没脸面。”现在他说起来,轻描淡写。

1990年,他打道回府回抵故乡,重拾信心,在那时许村产业公司开办的被面市场,开了一个门市部,专门收买各式被面,每条收取0.5元的办事费,以此度过难关。

两年后,他再次到外地创业。在湖北十堰市一下租了7个柜台,经营被面、袜子、真丝打扮及面料。后来,他又灵敏地嗅到新商机,发现装潢布行情好,敏捷转型经营许村装潢布。那时,许村很少有人在外地卖窗帘布,而且早期许村镇处置生产窗帘布厂家屈指可数,仅三家企业。

由于挑选做装潢布买卖,使周坚胜人生出现转折点,窗帘布遭到当地市民的喜爱,产物销售量敏捷增加。

他的红色收藏路

周坚胜诞生在一个甲士家庭,父亲曾当过兵,他的童年也被打下了浓厚的红色烙印。

他酷爱毛主席,对老一辈反动家很是佩服。拿他的话来说,似乎找到了一种精神依靠。他把他人文娱的时候用在了收藏和研讨上。

在各类收藏品中,周坚胜最爱的,还是毛主席像章。他在对毛泽东人生各个阶段的像章的收藏和研讨进程中,中国现代史的一段画卷也在他眼前鲜明摊开,令他不能自休,渐入佳境。

海宁“儒商”开了个红色文化博物馆 无偿分享红色收藏-4.jpg

由于工作关系,需要经常在全国各地四周跑,他熟门熟路先去当地古玩旧货市场上淘货。跟那些商贩成了熟人,路越走越宽,也曾因一件红色藏品而“踏破铁鞋”。

“碰到喜好的出格兴奋,魂牵梦绕。只要这工具买得起,就一定买返来。” 但他也已经过于身上缺钱,与心爱的物品失之交臂。

有一次,他在古玩市场发现一枚铜章,对方出价3000元,而他的身上只要1000多元,答应第二天带钱来取。成果,第二天再去时,对方没有出现,“很遗憾。”周坚胜怅然若失,像心爱的姑娘不告而别,今后天涯永隔。

30多年来,他前前后后收集像章有一万多枚。这其中,最早的像章是1951年的,最大的像章直径有1.2米,最小的唯一指甲盖巨细。而这些像章的材质也多达几十种,有铝、铜、铁、塑料、毛竹等,人物形状的表示上有侧面头像、正面头像、半身像、满身像等,艺术外型有圆形、长方形、多边形等。

有一年,位于报国村的家中被小偷帮衬,还好小偷对像章爱好不大,没有拿走。从那今后,周坚胜就把这些物件都带在身旁。

一枚枚小小的毛主席像章,就像一条回溯历史的路标,牵着他走回被历史尘封的中国。

每当买卖上碰到不快意时,周坚胜总会拿毛主席的那句话抚慰自己:“对峙自力更生。”

30多年来,周坚胜也见证了许村的家纺从“一无一切”到“一无一切”:纺织品由单一质料、面料成长成集化纤质料、织造印染、创意设想、打扮家纺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实现了从“一块布”向“一个家”的深化成长,逐步成为引领国际家纺潮水的风向标。

周坚胜也追逐到了他的家纺梦:从挨家挨户倾销到具有门市部,2000年12月28日,他在山东济南窗帘城开出“雅仕居”布艺,从内销做到外销,在圈内渐渐堆集了一定的名誉和著名度。

藏品无偿供大师欣赏

周坚胜平常穿着简单、在生活上没什么出格要求,闲暇之时,清茶一杯,看书,写书法,临前人的书帖。

经常会有人问周坚胜,这些年在收藏上花了几多钱,他总会摆摆手,不想去细算,假如对方诘问,他会说个大要:“有个几百万元吧。”

早些年,他还把在济南窗帘城具有的2000多平方米的经营场所,腾出200平米开办了毛主席像章收藏馆,无偿向社会开放,让交往的客户、朋友领会到更多红色年月的文化。

海宁“儒商”开了个红色文化博物馆 无偿分享红色收藏-5.jpg

“人要有追求,更要有信仰。”对他而言,藏品不应当被藏在家里、锁在仓库里,应当多展览、多交换,让更多的人来欣赏。

这些年,周坚胜一向在外经商,更让他体味到了游子对故乡的那份悬念。

巧的是,科同村正在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村落,将人文、历史以及产业特点相融合,因而,在许村镇乡贤的出谋献策下,双方一拍即合——由科同村供给场地开出毛主席像章博物馆供居民参观,让周坚胜的这些藏品安个家。

究竟上,承载着记忆的老物件他还有很多。比如,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国庆这一天的报纸。

“邮票是国家名片,而报纸是国家的日志,它记录着中华群众共和国每一天的脚步,也凝聚着办报人的血汗,弥足珍贵。”从1949年起头,每一年10月1日和7月1日的报纸他都收藏着,《群众日报》《光亮日报》《文报告》《浙江日报》……很多报纸都“历经沧桑”,已经发黄变脆,一路看曩昔,就像“穿越时空”,发生了什么,改变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海宁“儒商”开了个红色文化博物馆 无偿分享红色收藏-6.jpg

周坚胜告诉我,他诞生于1967年10月1日,“与祖国同一天生日,我感觉是一种缘分。”说这句话的时,他脸上弥漫着幸运的浅笑。

小编TIPS:记得点击下方的二维码下载APP,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哟

扫描下载APP

快拿出手机扫一扫吧!

扫描关注公众号

快拿出手机扫一扫吧!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