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镇江日报》六十周年供稿“一位老报人的《镇江日报》情怀”

[复制链接]

新手上路

主题
1
回帖
0
精华
0
积分
16
爱豆
15 个
性别
保密
注册时间
2019-3-8
最后登录
2019-3-8
发表于 2016-7-27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镇江日报》创刊60年了,能用平生中的60年关注这份报纸,决非是凡人可为。假如没有非常的信心,没有终生的对峙,是不成能做到的。
  刘秉伊,今年94岁,1957年《镇江市报》复刊时,从食粮局调入报社,担任***十二年,“文革”时代由于“造反派”周全接收,于1969年举家下放到丹阳农村,从分开报社岗位至今快半个世纪了,但他在今后的光阴里始终陪伴着《镇江日报》。
  我结识刘老时已是上世纪80年月中期,“文革”后落实政策他们家也返回镇江,那时刚从市委统战部退休在家。我由于编写地方志经常去就教刘老,他家住得不算宽阔,屋内也比力庞杂,但他的写字台上却是很是整洁,一副老花镜,一只笔筒,堆放整洁的报纸和杂志。客人初度到他家,家人总会提醒万万别骚乱他桌上的工具。
  刘老看待报纸很是认真,出格是《镇江日报》,不但每份必看,而且每篇必读,甚至是一字不落。若他要分开镇江几天,首先看护家人的就是这时代的《镇江日报》帮他保管好,返来第一件事也是抓紧补读。他看完报纸有一个好习惯,就是将报纸谨慎翼翼地折叠好,按日期一份一份地夹起来,到了月底还要检查张数温柔序,再装进纸箱保存,家里面和楼道都堆不下了,还是舍不得丢。
  2000年今后刘老也80多岁了,虽然患痛风行动未便,但他天天必下一趟楼。先是站在阳台看送报的人到来,尔后到楼下邮箱去取,接下来一上午的时候根基上花在这份报纸上,用放大镜一字一句地看报,时而还在上面注上记号,大约要到吃中饭时才能把一份报纸全部看完。在刘老的老年生活中,阅读《镇江日报》占去了他大部分时候,成为不成缺少的精神依靠。
  我经过和刘老的聊天得知,他40年月初结业于江苏省扬州中学,由于父亲归天早,无经济来历就没能上大学进修,来到镇江投靠亲戚,从民国到新中国建立,从食粮局到报社,从下放丹阳到再回镇江,他履历了很多单元,但他最爱谈的还是在报社那难忘的12年时光,他平常爱好交往的朋友也大多是报社的老报人,人平生中的12年说长也不长,但这类情怀却让他悬念了平生。《镇江日报》更名、改版、扩版,报社建办公楼了,他都分外关心,他始终感受自己是报社的一员。前几年报社请老报人开座谈会,他前后兴奋了好几天。
  刘老为人谦虚,从不纸上谈兵,更不会炫耀曩昔有什么光辉,我听说他在丹阳时代已经汇集和整理过茅山地域民兵抗日斗争方面的故事,但他没有小我签名。在市委统战部工作时代,他有一篇散文是关于中秋佳节忖量台湾同胞的,被中心群众广播电台选中,配上音乐在全国广播。惋惜他连那篇散文的题目都不愿说。他就是这样一位不求名、不牟利,酷爱写作的老报人。
  刘总是一个普通的人,也许他没有过轰轰烈烈,但他看待一件工作的固执和对峙让人佩服。他没有其他嗜好,十多年的报社工作,把他的人生完全定格在报纸和笔墨上,平生关注消息和报纸,平生是《镇江日报》忠厚的读者和朋友。


小编TIPS:记得点击下方的二维码下载APP,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哟

扫描下载APP

快拿出手机扫一扫吧!

扫描关注公众号

快拿出手机扫一扫吧!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