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蜈蚣咬伤后履历的“美式”医疗 让这位患者挑选返国治病

[复制链接]

初级会员

主题
61
回帖
6
精华
0
积分
1606
爱豆
1606 个
性别
保密
注册时间
2018-2-14
最后登录
2018-2-14
发表于 2016-2-5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前,《了望东方周刊》微信号刊登了一则华人在美国亲历的就诊见闻。在这篇题为《亲历 | 我在美国被蜈蚣咬伤以后 》的文章中,作者杜白羽论述了自己被蜈蚣咬伤,而美国医生不妥回事,后来伤口复发的履历。作者痛陈美国买药难、看病难、看病贵,最初只能返国治疗。作者暗示:“病人需要治疗,这原本是两点一线的间隔,可是在美国,病人却要穿过复杂的医疗机制线路图。”

以下为原文:

我到夏威夷大学和美国国会部属的工具方中心访学一年,闻书香,看彩虹,听课做讲座,恍如天堂里生活。但做梦也没想到,我居然被蜈蚣攻击了!

传闻中的先看病后付账

2015年12月,我在夏威夷大黉舍园散步。忽然,脚背感应一阵刺痛,抬脚一看,一坨黑乎乎的虫子正趴在脚面上。“啊!”我疼得叫作声来,用力甩腿、跺脚,脚面瞬间麻痹刺痛。

在我一瘸一拐走向宿舍楼的五分钟时候里,毒液敏捷分散,从小腿麻痹到大腿。工具方中心宿舍前台的值班阿姨问我,“叫救护车还是出租车?不外,救护车会很贵。”(多贵?后来才晓得最少一千美圆)。她给我写下四周两家医院的地址,叮嘱我拿好护照、医疗卡和钱包。

乘出租车到医院急诊,护士询问了我的医保、住址、过敏史等根基信息后,上网搜出一张图片给我看,“是这虫吗?”对,像是蜈蚣!一指长,多腿,黑棕色。护士把我领进病房坐下,给我一个冰袋。

等了十几分钟,一位瘦瘦的光头男医生走进来,看了一眼我的脚伤,悠悠地说:“给你吃片止疼药,12个小时后会不痛,24小时今后消红消肿。”我问他:“叨教有多大把握肯定是蜈蚣?你经常见到被蜈蚣咬伤的急诊病人吗?”医生颔首说:“99%的能够性是蜈蚣;我一个月12个班次,均匀每个月能见一例。”在夏威夷,看来被蜈蚣攻击不算太罕有。

“至于会不会传染,要再观察了。传染比例很低,千分之一吧。”医生说完就消失了。等了十几分钟,又进来一护士,一手药片,一手纸笔,吃药前让我签字。“吃完以后四小时,假如还疼,就去药店买药继续吃。”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伤口未作任何清算,看病三分钟,期待半小时。我问,看病几多钱?接诊护士回答说:“我们也不晓得。今后会给你寄账单。明天记得电话告诉我们你的医保账号。”

打车回黉舍路上,我去了longs drugs 药店买药。在美国,实行医药分炊,比来的药店和医院相距车程8分钟,车资15美圆。医生开的处方药,只要5粒止疼片。

第二天,我找出医保网站信息,给急诊打电话,奉告医保账号。这就是传闻中的先看病后付账,只是你不晓得,你此次看病花了几多钱。

美国一家药店的工作职员在柜台前忙碌

开了药方,却一定能实时买到药

被蜈蚣咬伤后的五天里,我卧床疗养根基没活动,伤势渐好,一周后能一般行走。不意第七天爬山后,伤口复发,起头发痒,脚面如卤猪蹄般又红又肿。

正值圣诞节,校园医院放假关门。我只好去上次看病的急诊。护士医生均穿红戴绿,身穿红裤子的男医生瞧我的脚,说是细菌传染,需要吃抗生素消炎。“大要几天能好呢?”他回答:“你让我猜测未来,我可做不到。”

“不外,假如过两天加重的话,一定要再来医院。”——不像中国医生,会叮嘱几句“饮食留意事项或不沾水少活动”的留意事项,美国医生尽管当下。

医生开了处方药头孢氨苄,我电话叫车往longs drugs药店超市赶。可是美国人的圣诞节就像中国的大年头一啊,药店下午3点就提早放工了。医药分手的假期效应,是病人能够会无药可吃。

第二天一早,脚伤越发严重,更肿了。我只好第三次打车去医院,医生此次开的是药效强的克林霉素。等了15分钟后,进来一位护士说:“欠美意义,药还在路上,药店正在往医院送。”全部医院连一粒克林霉素都没有。又等了10分钟,护士给我送来一粒自力包装的克林霉素,让我吃下。而剩下的处方,还需要我自己去药店取。

打车去药店买药,虽然前面没有排队,也足足等了一小时。本来药店打电话到保险公司确认我的医疗保险范例,核算到底每项我该承当几多用度。最初告诉我说,保险公司称号差池,团体保险号码也差池。我自付了40粒消炎药的10%(12美圆)。药店职员却没有交接吃药的留意事项。

看病贵,看病难,还给迟误了

到了2016年元旦此日,交换项目标美国接待家庭约请我去他们家里吃晚饭。

Vernon说:“你要早点告诉我,我会告诉你不要去急诊。你还去了三次急诊!一次少说也要1000美圆,而你们门生保险也一定会包括这类赔付。”

Vernon算美国中产阶级了,他在檀香山市中心有整幢楼的房产。他给我报告了他自己的看病难履历。那次,他忽然鼻子发炎,第二天起来全部脸肿了一半”,Vernon的家庭医生保举他去看专业的耳鼻喉专家,“我给三个专家打电话预定,都不接收。我几近是乞求着,给第四个医生打电话。他的护士看我不幸,网开一面,让我加塞,给放置上了。”

Pamela颔首苦笑:“假如你不买保险,万一病了那就得倾家荡产;买了保险也一样病不起,除非你的保险月缴额度很大,涵盖保险范围广。我们一般也都不轻易去看医生,伤风什么的就扛着,哪疼了就吃止疼片。”

患者第三次去急诊,医生让她等一等,说“药要从药店送来,还在路上”(杜白羽 / 供图 )

后来我才领会,美国医保系统的牢靠性、公允性和普惠性,远非与天下第一大经济体的职位相婚配,其以私立医院和贸易保险为主的医疗系统,使得政府难以控制本钱、改良公允性。“有几多钱看多大病”是赤裸裸的现实。

美国医院免费高的缘由,在于其医疗系统私有化、把持化致使医药定价缺少通明度。全美护士结合工会(NNU)公布的材料显现,美国部分医院向病患收取的用度,比现实治疗本钱横跨10倍。哈佛大学的一项研讨表白,美国78%的小我破产,是由于付不起医疗账单。付不起医疗费的贫民,信誉也将严重受损,社会生活将寸步难行。

先看病后寄账单的流程,最少说明美国急诊不会面死不救。但现实上这类秋后算账、缺少通明度的方式,致使了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第二、第三次仍去看急诊,以致支出更多的高额诊费。

美国没有实现全民医保,其医保形式以贸易保险为主、公共医疗保障为辅。贸易医保首要由店主以团体形式采办,用度与雇员分管,覆盖人群占六成。比如我的接待家庭,每人每月交纳400美圆医保金(说是2016年又要涨)。政府为65岁以上老年人(或合适条件的65岁以下残疾人)供给“老年和残障健康保险”(Medicare);为贫苦儿童和贫苦家庭供给的医疗补助(Medicaid),两者覆盖人群占三成。

但贸易医保夸大风险控制和获利,医疗免费延续上涨,保险公司或增加保费,或削减保险覆盖内容,增加公费项目。这正是我的美国接待家庭所遇窘境,Vernon说,“我的家庭医生加入了一个VIP计划,这意味着,我要多掏1800美圆的会费,才能继续找他看病。我今朝还在犹豫要不要找他。”

打飞的返国治疗

吃药卧床休息到第十天,依照医生倡议冰敷,仍不见好转。咬伤处仍然红肿,越发大面积发热刺痒,瘙痒面积扩大到左脚脚踝以上,疹子起得像鸡皮疙瘩。

亲友在国内找了六七家专家门诊,拿手机拍的图片给专家看,结论纷歧,一半说是丹毒,需注射青霉素两周,必须抓紧治疗;另一半说不肯定,需要见病人材能确诊。他们希望我返国治疗,一来国内医生不会不妥回事而误诊;二来我行动未便,一人在外连买菜做饭都成题目;三来,依照一次急诊千元的免费,往归国际机票算下来,一定比留在美国看病的医药费贵。综合斟酌后,我敏捷向单元和黉舍告假,买了返国机票。

发微信状态向在夏威夷的朋友离别。强大的朋友圈给了我莫大暖和,关心、倡议、吐槽分享,我收到了近两百条答复。“美国验个血也要一周才出成果,一年后才收到账单”……

同学说他钓鱼时划破手,在夏威夷一家公立医院急症室给手背伤口缝了一针,打了针破伤风,等了两个小时,最初医院免费2500多美圆,半年后,医院又寄来600多美圆的账单,说急诊室的医生不属于医院的员工……更多在美就诊的悲凉履历,果断了我返国治疗决议的正确。

从北京起色抵家,直奔医院做检查,验血一小时出成果:血象一般,不是丹毒。但我当晚就多处倡议红疹子,满身过敏。医生判定是由于伤口发炎引发的过敏症状。住院输水5天、部分敷中药,红肿渐消,一周后走路仍然发麻,酿成小瘸子。医生说色素沉淀、皮肤消淤更新需一两个月,完全规复仍需数月。

赔付系统难缠

虽然美国的医疗技术、医护本质,资本和水平天下领先,但并未转化为医疗系统的高效和百姓的健康。天下卫生构造的观察显现,在被观察的191个国家中,美国百姓整体健康水平排名72位,医疗筹资分派的公允性排名55位。

我向在美国做医疗征询的宋婉请教。她在中国完成了本科医学教育,研讨生在美国读健康传布,对中美医疗系统的异同有一定的讲话权。对于“急诊不治病,只开止疼片”,“为何化验血需一周才出成果”,“看病难,找专家预定要排到三个月今后了”等说法,我就教了她的看法。

宋婉说:首先,急诊不是最优挑选,简直是“救急不治病”。倡议上所买的医保套餐官网,查询四周的家庭医生,告急情况下可去看Urgent Care ,接管医保,但廉价很多。其次,美国验血并非都需要一周才出成果,医院会看病症的轻重缓急,快的也可一天内出成果。

宋婉说,中美医疗系统特点分歧、理念也分歧,是两个分歧的制度和架构,这个话题很大。美国实行分诊原则,医生专业化水平高,免费也高。而且美国的医患比例远不如中国高。中国医生一上午看十几甚至几十个病人,而美国医生一上午最多看三四个病人。

她告诉我,医保公司的网站可以找到需要付出很少用度(凡是几十美圆)的家庭医生。家庭医生也称全科医生,他们起到“看门人”的脚色,全科医生看不了的病,才会保举给专科医生,这时“保险”的门才翻开,由于专科医生更贵,保险公司赔付额度更大。

对于预定制,宋婉说,病人要想找名医看病,预定确切要等上三五个月,但病人还可以有其他挑选,比如挑选更廉价的医生,或有预定空挡的医生。说白了,还是“有几多钱看多大病”。美国医疗的行政系统复杂,也很是权要化,医院和医生的免费分隔。且赔付系统难缠,与这个行政系统打交道,需要很多调和,我们很多时辰是“败在了外围”。

我总算听大白了,但也糊涂了,病人需要治疗,这原本是两点一线的间隔,可是在美国,病人却要穿过复杂的医疗机制线路图。



小编TIPS:记得点击下方的二维码下载APP,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哟

扫描下载APP

快拿出手机扫一扫吧!

扫描关注公众号

快拿出手机扫一扫吧!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